第163章 因为短?-第3/4页

加入书签
    这才是文人看诗的样子,阮瑀见袁谭一副两眼空空的样子,心中不由得微笑:公子怕是难以理解文中妙处了。

    其实,这也正常,公子的心力,更多的还是争霸和天下吧!

    上次短歌行里可是说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蔡邕第二个看的是蔡琰的诗作,看着上面娟秀的字迹,微微颔首,但随即又不断摇头。

    看完之后脸上已有悲戚之色。

    当他开口朗诵时,声音竟有些哽咽:“小女的诗篇《悲愤诗》: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念完之后,蔡邕已是老泪纵横。

    “阿翁!”

    “老师!”

    “蔡公!”

    面对三人的关心,蔡邕摆了摆手,道:“小女此诗,奈何如此悲苦真切,仿若亲身所临。

    想到小女若遭此苦难,老夫,老夫实在是心绪难平,心绪难平啊......”

    袁谭仔细的品味着蔡琰的诗作,他想的却是更多。

    因为袁谭的介入,蔡琰并没有被匈奴人掠去。

    所以这篇诗虽然悲切,但结束的很快,只到被人掠夺也就结束了。

    蔡琰应该是看到乱世中被劫掠的女子,冥冥之中心有所感,所以写下这篇诗作。

    而前世的历史上,蔡琰被匈奴掠去后,在苦寒之地生活了很久,还生育了两个儿子。

    随后,又因为曹操的帮助,她又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很久苦寒之地,与两个儿子诀别。

    这对心思细腻的蔡琰,又是何等的折磨。

    回到中原以后,在曹操安排下,她嫁给了董祀。

    在那样的时代,老妻少夫,又能有多少乐趣。

    最后董祀以罪论死,蔡琰在寒冷的冬天光着脚,蓬头垢面去找曹操求情。

    ......

    上天究竟有多残酷,要如此折磨一个女子。

    此刻的蔡邕,紧张的抓着蔡琰,似是觉得有些不真实,好像松手便要烟消云散一般。

    “唉!”

    阮瑀一声长叹,感慨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输了。

    论辞藻可能他更华丽,但蔡琰却胜在真实。

    这一声长叹,好似一层水膜般,惊醒了悲戚中的蔡邕,他擦了擦眼角,道:“老夫一时失态了!”

    随即他拿出了袁谭的诗作:“袁公子的《陈留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