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原来如此-第3/4页

加入书签
   于天文显然准备充分,既有理论又有案例,把销售环节的过程管理讲得很是出彩。很快就博得了大量掌声,于天文兴奋地致谢,眼睛却紧盯顾柳与海蓝的方向。他看到海蓝鼓掌并未表现出更加的开心,似乎更在意顾柳的看法。

   张总由衷地赞叹道:“果然是海大的高材生,真不错,今天让我对海大更加的刮目相看了。谁说学历不代表能力。行了。剩下四位同学,还有没有想要分享的?”

   吴启去看那三人,发现那三个家伙亦面面相觑。吴启心中好笑,看来于天文并没有提前告知他们有这个环节。没人准备还分享个毛啊。只是这样一来,于天文今天算是独占鳌头了,他的口齿与清晰地表达与金蜂上一位正式员工形成鲜明对比,任谁也不会相信于天文会不能入职。

   吴启感觉又被耍了,今天这酱油打的是真瓷实。完全是来衬托于天文的优秀的。但怪就怪在这里,以于天文与金蜂张总的私交加之他海大毕业生的身份,为了一份工作机会完全不至于处心积虑到这种程度。只是除去这个目的,于天文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是海蓝?还是顾柳?

   吴启自觉已把握到某些东西,至少于天文的此行目的绝不单纯。就像他们自己说的,并不是很在乎这份工作。

   他本想去表现一下,但看清了此节后便有些泄气。这都是什么事啊,别人不在乎的自己却要努力地去争取,如此现实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张总,我推荐一个人怎么样?让他来讲讲。方才走廊中偶遇,我个人觉得是很有些见解的人呢。”

   顾柳冷不丁的突然发言让所有人意外。

   张总愕然,但很快附和道:“顾总说的是?”

   “建大的应届生吴启同学,我想听听他的发言。”

   这次轮到吴启茫然。他站到台前,迷惑地去看顾柳,顾柳挑了挑黛眉示意他可以开始。海蓝的表情却有些奇特,似意外又似有些别的东西,她拼命地带头鼓掌欢迎,于是换来整场中的一片掌声。

   吴启略感紧张,被这么多双眼睛盯着让他很不适应,但此刻已被“赶鸭上架”,深吸了几口气尽量使自己的气息平稳。

   “大家好,我是来自建大的吴启,读的是经济管理专业。因为没有准备,所以想就刚刚于天文同学说的问题发表点自己的看法。请各位前辈指正。

   于同学的出发点以及理论当然是无比正确的,但我想说的是可能对于真实的作业环境有些不大合时宜。”

   吴启要落于天文的面子当然语不惊人死不休,全场哗然,于天文惊怒,全场议论声高启。

   在金蜂的演讲测试中这样针锋相对的戏码实属罕见,虽说应聘上岗,但这种较量考验的除去扎实的专业基础外,仍需些辩才。

   于天文插入进来道:“哦?我倒想听听你有什么高见?”他故作安逸姿态,但这种场合的发言实在有些不大合适。张总挪到于天文一侧低语了几句,于天文似有些不屑道:“没事,让他讲。”

   吴启提高了下音量继续道:“我这样说非是要与于同学争锋,大家都是受过马哲基础教育的,一种理论是否合适取决于理论本身吗?当然不是,是取决于现实需求。完全照搬理论不仅不会起到预期的作用,甚至会对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这是本本主义。

   经济学中有一道经典的木桶理论,说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寡非是取决于长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短板。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目的是要发展提高,不是要实践理论来的,自然要对于理论有所选择。所以无论作为一个公司整体还是我们自己个人首先要分析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也就是要研究阻碍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次要矛盾是什么?

   解决主要矛盾后,又会出现新的短板,新的主要矛盾,如此循序渐进的提高才是管理的正道。所以我感觉管理的第一要务是分析自我解剖自我。”

   掌声,这次是真的对于吴启的说话的赞扬。

   但事实上,吴启只是绕开于天文说的实际内容去驳斥其非,这样的做法非但是有些讨巧,简直有点偷换概念。

   张总突然打断道:“真的是很精彩的分享,大家鼓掌,再次谢谢吴同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