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热武器

加入书签


又是新的一天。

 天光微明,曹征就爬了起来。

 洗了把脸穿戴整齐,出门沿着山坳往下跑,快跑到满家屯子时,才折返回来,回到家时太阳已经快要出来,回来跑了不下七公里,满头大汗。

 身体是安身立命的本钱。

 想在这个乱世安身立命,自身必须要强大。

 至于哪天遇到劫匪,不至于毫无反抗之力。

 曹征打算练武,制定了一套锻炼计划。

 找韩夫子商量上课时间,老头也没说什么,爽快同意了。

 教了半个多朋,老头已经发现了,这小子根本不用人教,别看平时表现的很好学,其实对好多先贤的学问都持保留意见,这压根就是一个思想已经成熟的老银币。

 还教个屁,放任自流就是了。

 最多遇到不认识的字给讲一下就完了。

 曹征跑了一圈回来,姜老头就起来了,粥了一锅粥,还做了条鱼。

 曹秀姝早就吃过饭去上课了,小丫头毫无基础,学习挺费劲。

 曹征可以晚点再去,小丫头却要按时去上课的。

 门口不远处有一条小溪,是山上泉水流下来的,用水很方便。

 曹征光着冲洗了下,回家吃完了早饭,又在院子里练刀。

 练武没有捷径,只能靠苦练。

 工具箱虽然很强大,但也制作不出让他增加一甲子功力的灵丹妙药,只能持之以恒打磨身体,提升力量和速度,挥刀一千次,总能有一些效果。

 就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一个道理。

 每天全力挥刀百次,一定要坚持下去。

 曹征汗出如浆,却毫不惜力。

 姜老头坐在门口看,等他练完刀,才咂咂嘴,很是不解:你说你小子,韩夫子都答应教你做学问了,你不好好做学问,还练什么武啊,练武能有什么前途。

 曹征不想解释,也解释不清。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读书必先读史,以前对历史不感兴趣,可来到这个的代,不知史如何能行。

 韩夫子的藏书不多,甚至是少的可怜。

 只有一本《史记》和一本《新唐书》,多数时候都是口口相授。

 从夏商周讲到幽王烽火戏诸侯,从春秋战国讲到始皇帝统**,再到秦亡天下崩,强汉盛唐,一直讲到太祖皇帝朱元境北驱鞑虏光复汉衣冠。

 韩夫子很推崇汉唐,对两宋深刻鄙视。

 对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乱世则深深痛惜。

 对明太祖朱元璋很推崇,对当今的大明朝堂则非常不爽。

 老头讲的有些东西,对曹征来说有点毁三观。

 他学的历史不是这样的,在他那个年代的历史中,朝代灭亡都是皇帝的责任,是昏君亲小人远贤臣导致天下大乱民不僚生,而老夫子讲的则是完全相反。

 曹征就把疑问问了出来。

 韩夫子问:老夫且问你,谁最不希望天下大乱?

 曹征不假思索:自然是皇帝。

 韩夫子道:既然皇帝不希望天下大乱,难道皇帝不知道给老百姓一条活路,非要逼的百姓造反不成?

 这

 曹征哑然,一时想不通其中关键。

 韩夫子道:世上有千年世家,你可曾见过有千年王朝。

 曹征思索半晌,道:世家的原因?

 韩夫子道:不只是世家,地主官僚这个群体都是罪魁祸首,从根本上来说,皇权和代表了地主官僚阶层的士大夫群体其实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皇帝想让老百姓日子过好点,不然百姓活不下去就会造反,可权贵官僚却个个都是大地主,奴役数以千计。

 看看当今庙堂那都是些什么东西,朽木为官,禽兽食禄,朋党攻讦,邀名射利者如过江之鲫,为民谋事者寥寥无几,无原则无底线,谓之君子。

 朝廷为何禁海?难道朝臣不知道开海贸易对朝廷有利吗?可他们还是要禁海,不把海贸禁了,那些人背后的世家大族如何独占海贸之利,但凡民间有海贸往来,必群起而攻之。

 人心为私,损公而肥私,此乃人心。

 今天这堂课对曹征来说,意义重大。

 史书上看到的永远都是被粉饰过的,多数时候真相恰恰相反。

 老头虽然有些偏激,但曹征自然能辨别是非。

 史书上的那些能臣,远远没有文字描述的那么忠君体国和忧国忧民,一个个都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啊,难怪有土豆红薯这种高产的作物,老百姓还是活不下去要造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