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诸事不宜的“二十号”【感谢沐小懒打赏厚爱】

加入书签


第二天。

 三人赶在太阳还没有上班之前,到镇上的供销社。一包白菊香烟,便乖乖让兼管供销社大门的小潘给他们开了一个提前十分钟的后门。

 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小瞧这看大门的。

 这就叫能力不大,管的很宽。

 不说远的就这小潘,模样长得不怎么出色,可架不住人家有个当副镇长的亲舅舅。

 要不是看在张信是张广友侄子的份上,这么早叫他起来上班,他得骂八辈。

 一般人别说一包白菊,就是拿一包大丰收,在他看来都是瞧不起他。

 乡里对在这个地方办事的这种人有九个字的评价: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开门花了两块钱买了一两最次的茶叶,又买了两百份黄油纸,结账的时候,小潘睁着一对朦胧睡眼,张信你小子发什么癔症,买这么多黄油纸?

 屋顶漏雨买点黄油纸回去补一补。

 屋顶漏雨是该···话说了一节,感觉不对,屋顶漏雨不该买油毡吗?这薄薄的油纸管个屁用。

 你个狗日的拿我寻开心。小潘拿食指着张信。

 他应该庆幸张信两世做人,不然就凭这一指,秒变九指琴魔。

 唉!势不如人,君子十年报仇不算太晚。

 有道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你别说狗日的了,你就是日了狗的,我也不敢骗潘主任你啊。我家庭有困难,你不是不知道,屋顶漏洞不大,油毡太贵,买点油纸一糊效果是一样的。

 张信叫他潘主任也没有错,镇供销社主任一职是他梦寐以求的位子,他们苏主任不在,供销社就是他说的算,只要来过供销社买东西就没有人不知道的。

 他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有梦想都是藏在心里的,只有他的梦想是公之于众。

 他听完张信说话,脑子有点乱,总感觉他的话里在含沙射影。

 直到张信结了账离开,他还迷迷糊糊想着刚才张信说的话,狗日的?日了狗的?咦!不光是多了一个字,这意思也变的很不一样,还是张信这日了狗的会想。

 供销社从五零年开始服务群众到今天已经四十多年,随着社会的脚步不断向前,这位服役四十年的利民机构,也已疲癃残疾,加之全国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而来,其本要承担的社会职责已呈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之势。

 春天刚来,百花还没有绽开,供销社在乡镇的地位还牢不可破。

 坐在后车座上望着为大家服务的供销社,看来自己不光要改良我国爆米花技艺,将来还要为乡亲们服务。

 将来取缔村一级的代销店,然后压缩县镇一级供销社的生存空间,打造一个服务老百姓的购物超市。

 喝着冷风,张信沉迷在未来甜蜜的大海里。

 从沙水镇到芦湖六公里左右的路程,骑车十五分钟不要,张信便对他的未来做了一个简易规划——开超市。

 如今国内的购物框架还是老一套,城市以百货大楼什么商厦等集体为主,偶尔有几家私营合资的购物商场,用以活跃刺激市场。

 到了乡镇一级几乎就是供销社和代销店,这种集体制和承包制说了算。

 至于超市这类新型的零售模式,只有在大城市能看到,小县城几乎看不到。

 如今国内零售市场这块大蛋糕才刚刚被市场化,才吃了几口,还有一大块急需有才能的人去开发。

 私营企业的春天就要来了,零售业的大发展也即将到来,美好未来也朝着他走来。

 回到家三人就马不停蹄改造油纸,赋予它新的生命力,胡枝嫂子也热情的加入进来。太阳伸第一次懒腰,三人整装出发。

 到了电影院门口风景依旧,人情却不同昨日。

 找看大门兼卖票的大妈打了一壶热水。

 不大一会,刘远他们姗姗来迟。

 见面互相打了一声招呼,别各自忙乎各自的事。

 信哥,你说他们昨天去哪摆摊了?老六龟缩在炉旁,用肩肘顶了一下蹲在一旁的张信。

 清晨寒风不减,路上骑得又急又快,冻得鼻子抽抽的,到了地方也没有丝毫停歇,出了一身小汗,冷风从身上掠过,寒气进入每一个毛细血管。

 要么在汽车站,要么在中甸服装大街。

 汽车站在颍河大桥南人民路西。

 中甸服装大街位于离县城两公里的中甸镇,是文州最大的服装生产批发产地,自八十年代初萌芽,如今已是闻名周边各县的服装圣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