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贵显然看出晁訾的心思,表情变得不自然起来,赔笑道:“是这样,昨日说要请都督光临寒舍,为显小人的诚心,所以..”
晁訾摆手打断了李承贵的话,道:“你回去吧!我答应你去,就一定会去,我还有事,先走一步了”
说完跳上侍卫牵过的宝马,打马扬鞭而去。
站在晁訾的马后,李承贵满脸堆笑地拱手相送,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想他李承贵在青州也是呼风唤雨的主,何曾被人这般轻贱过?
办公房内,晁訾处理了几件公文后,命人把萧让叫了进来,报纸的事必须尽快落实下去,这是一个舆论导向,同时也可成为梁山的喉舌。
听了晁訾的解说后,萧让皱眉沉吟片刻,道:“都督说的应该是抵报吧!属下觉得是个好主意,但有个问题,就是如何发行,在我梁山控制区内还可以,到了朝廷那边恐怕就难了,稍有不利朝廷的言论,立时就会被查封”
晁訾点头道:“你担心的不是没有道理,我的意思也是暂时在我们这里发行,然后逐步传播出去”
“嗯!内容可以先以一些趣味性的文章为主,在里面再加上一些时事,刚开始怕是没人会买,不过不要紧,你派人在繁华地段张贴,慢慢就会有人找上来的”
自古以来,朝廷一直有抵报这东西,用以向地方官府通报一些朝廷发生的大事,所以晁訾说完之后,萧让倒是能明白些,只是晁訾的意思是面向大众,这就有点让他为难了,毕竟从前没有过。
看着拧眉琢磨的萧让,晁訾笑道:“你回去好好想想,对,我让黄信的堂弟去你那,他到了吧?让他跟你一起弄,别急,慢慢摸索着来”
刚打发走萧让,一份来自登州的急报就送到晁訾的案头。
急报的内容是登州海舶司的官员,趁着朝廷官员被拿下,黄信对地方政务不熟悉的空挡,挟款潜逃,逃了倒不要紧,问题是之前高丽、日本的商船都不敢在靠岸,而是转道去了泉州。
黄信对这种事不懂,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忙派人加急送了过来。
晁訾却没太当回事,高丽和日本的商船去泉州交易,吓唬谁呢?他们又不是傻子,登州和泉州那个近不知道吗?
不过这也给晁訾提了个醒,登州不比青州,那里不但要有强大的军队镇守,还要有一个精通各项政务的太守,可这就比较难了,晁訾现在手里就一个张叔夜堪用,梁山好汉人才是不少,可唯独缺这方面的人才。
“人才啊!”
晁訾轻轻拍了拍脑袋,他也知道这种事急不得,可要说真不急,那是假的。
忙忙碌碌,一上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明天去登州不是一天两天能回来,很多事都得提前处理好,忙活完这些,晁訾再次来到城头视察。
青州城原本就高大厚实,不过为了应付将来可能发生的战事,晁訾命令陶宗旺,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继续加高加厚。
站在城头向城外望去,远处是一个个巨大的工地,协同施工的士兵和工人们如同蚂蚁一般,在来来回回地忙碌着,城墙上也是一片繁忙,再往远望,则是一片片丰收在望的庄稼。
听青州的一个老人说过,今年年景不错,算得上风调雨顺,只不过这边受气候所限,一年只能一季,不像江南,一年两季,有的地方甚至能一年三季。
晁訾很清楚,在这个年代,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土地粮食,只要能吃饱饭,让他们干什么都行。
其实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都很重视这些,只是他们的后代就差多了,就比如现在这个文艺皇帝,同他的先祖赵匡胤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听说晁訾到了城头,陶宗旺忙赶了过来,也打断了晁大都督的怀古忧今。
这个陶宗旺绝对是个干吏,晁訾听说他每天都吃住在工地。
温声道:“陶大人辛苦了,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吗?”
陶宗旺忙摇头道:“没有、没有,蒋财神那里银子拨付的很及时,民工的工钱和伙食都跟得上去,据属下估计,上冬前定能让弟兄们住进新营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晁訾摆手打断了李承贵的话,道:“你回去吧!我答应你去,就一定会去,我还有事,先走一步了”
说完跳上侍卫牵过的宝马,打马扬鞭而去。
站在晁訾的马后,李承贵满脸堆笑地拱手相送,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想他李承贵在青州也是呼风唤雨的主,何曾被人这般轻贱过?
办公房内,晁訾处理了几件公文后,命人把萧让叫了进来,报纸的事必须尽快落实下去,这是一个舆论导向,同时也可成为梁山的喉舌。
听了晁訾的解说后,萧让皱眉沉吟片刻,道:“都督说的应该是抵报吧!属下觉得是个好主意,但有个问题,就是如何发行,在我梁山控制区内还可以,到了朝廷那边恐怕就难了,稍有不利朝廷的言论,立时就会被查封”
晁訾点头道:“你担心的不是没有道理,我的意思也是暂时在我们这里发行,然后逐步传播出去”
“嗯!内容可以先以一些趣味性的文章为主,在里面再加上一些时事,刚开始怕是没人会买,不过不要紧,你派人在繁华地段张贴,慢慢就会有人找上来的”
自古以来,朝廷一直有抵报这东西,用以向地方官府通报一些朝廷发生的大事,所以晁訾说完之后,萧让倒是能明白些,只是晁訾的意思是面向大众,这就有点让他为难了,毕竟从前没有过。
看着拧眉琢磨的萧让,晁訾笑道:“你回去好好想想,对,我让黄信的堂弟去你那,他到了吧?让他跟你一起弄,别急,慢慢摸索着来”
刚打发走萧让,一份来自登州的急报就送到晁訾的案头。
急报的内容是登州海舶司的官员,趁着朝廷官员被拿下,黄信对地方政务不熟悉的空挡,挟款潜逃,逃了倒不要紧,问题是之前高丽、日本的商船都不敢在靠岸,而是转道去了泉州。
黄信对这种事不懂,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忙派人加急送了过来。
晁訾却没太当回事,高丽和日本的商船去泉州交易,吓唬谁呢?他们又不是傻子,登州和泉州那个近不知道吗?
不过这也给晁訾提了个醒,登州不比青州,那里不但要有强大的军队镇守,还要有一个精通各项政务的太守,可这就比较难了,晁訾现在手里就一个张叔夜堪用,梁山好汉人才是不少,可唯独缺这方面的人才。
“人才啊!”
晁訾轻轻拍了拍脑袋,他也知道这种事急不得,可要说真不急,那是假的。
忙忙碌碌,一上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明天去登州不是一天两天能回来,很多事都得提前处理好,忙活完这些,晁訾再次来到城头视察。
青州城原本就高大厚实,不过为了应付将来可能发生的战事,晁訾命令陶宗旺,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继续加高加厚。
站在城头向城外望去,远处是一个个巨大的工地,协同施工的士兵和工人们如同蚂蚁一般,在来来回回地忙碌着,城墙上也是一片繁忙,再往远望,则是一片片丰收在望的庄稼。
听青州的一个老人说过,今年年景不错,算得上风调雨顺,只不过这边受气候所限,一年只能一季,不像江南,一年两季,有的地方甚至能一年三季。
晁訾很清楚,在这个年代,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土地粮食,只要能吃饱饭,让他们干什么都行。
其实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都很重视这些,只是他们的后代就差多了,就比如现在这个文艺皇帝,同他的先祖赵匡胤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听说晁訾到了城头,陶宗旺忙赶了过来,也打断了晁大都督的怀古忧今。
这个陶宗旺绝对是个干吏,晁訾听说他每天都吃住在工地。
温声道:“陶大人辛苦了,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吗?”
陶宗旺忙摇头道:“没有、没有,蒋财神那里银子拨付的很及时,民工的工钱和伙食都跟得上去,据属下估计,上冬前定能让弟兄们住进新营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