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陈年往事-第2/3页

加入书签
 听到这里,愁容满面的柳老夫人开怀大笑了起来:哈哈哈哈,老二媳妇说的对,正是这个理。杜海生见柳老夫人如此高兴,赞许的点了点头,说:弟妹说的没错,这叫一力降十会。大夫人也笑道:弟妹不愧是京中贵女,眼界开阔,又会劝人。

 唐仪心情很好,那春娥这几天成了她卡在脖子里的鱼刺,让她有点烦躁。如今在墨玉的谗言,大嫂的帮腔,夫君的试探,三方的作用下,终于得除去了。说起来,还真得感谢感谢这三人。

 唐仪留在柳老夫人身边呆了一上午,由于唐仪用10级逻辑技能把柳老夫人需要忙碌半天的账本名录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整理好了,所以剩下的两个小时婆媳俩便叫来了两个能说会道的婆子一边聊天一边打牌。

 只听那两个婆子把府内丫鬟仆役府外亲朋好友的八卦讲的妙趣横生,跌宕起伏,唐仪等人听的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以至于到了吃饭的时候唐仪甚至不舍离去。

 柳老夫人看她的情态,打趣她道:没想到竟是个喜欢热闹的媳妇,快别在那里惺惺作态了,过来陪老婆子一起吃饭吧,吃完饭我们继续打牌。唐仪便欣然坐下了,说:婆婆这里真热闹,我还真舍不得走呢!

 柳老夫人一脸促狭的笑道:怎么?不嫌我这里粗茶淡饭了?唐仪眼珠一转,满脸精明道:婆婆听错了,我哪里说过了?

 柳老夫人一脸无奈的笑道:你这小泼皮,快快尝尝这蜜汁山药,还有我专门为你点的梅菜扣肉。唐仪看到这次的饭菜丰盛了很多,多了三盘重油重盐的吃食,瞬间感动的鼻头一酸,心头一暖,欢笑道:婆婆简直是我的在世父母,上辈子不知道修了多少功德,今生才做了婆婆的儿媳妇。

 柳老夫人一看唐仪的情态,就知道她是真心实意这么说的。她无奈的摇了摇头,道:你这孩子,太容易感动了。这可不行,以后啊,我要多多锻炼你,让你铁石心肠一些。

 唐仪掏出手绢轻轻擦拭泪水,有些好奇的问:婆婆这是做甚,容易心软不好吗?柳老夫人点了点头说:你可知道老爷子是怎么惹上的官司?就是一时好心,才惹来了大祸。从那时,我们杜家便长了教训,如今从上到下全都是铁石心肠的,所以才能有了今天的景象。

 唐仪好奇的说:请问是怎样的事情?柳老夫人叹了口气,缓缓道来:咱家老爷子从小过目不忘,天资聪颖,偏偏从小家贫,没有钱财供他读书,他便去了医馆当学徒。咱家老爷子是个有本事的,用了三年光景便学会了医馆三个大夫的本事。医馆的老板也就是我的父亲,他当过御医,见他俩老爷子实在是聪明至极,出于爱才之心,便把我这个庶生女嫁给了他。又给了他一个新店面,让他从头开始。老爷子经过了考验,成功把这个店面经营的风风火火,赚的盆满钵满。我从此跟他过上了好日子。由于老爷子不想跟我我娘家抢生意,便带着我去了外地,也就是天安县,在那里落地生根。一开始,老爷子只是不停的开医馆,有擅长妇科和内科的,擅长老年病痛和骨科的,擅长外伤缝合和皮肤病到了后来,老爷子又购买了许多杂七杂八的店面,他天资聪颖,举一反三,把这泼天的富贵经营的风生水起。然而,老爷子风光了半辈子,没料到后面事情的发生。一开始,我娘家有一些京中贵人的关系,老爷子又因为感激我爹经常走动,所以一些小人不敢冒犯。到了后来,我父亲去世了,我兄弟又没有出息,我们柳家便家道中落了。老爷子顺遂了半辈子不懂人心险恶,一时被抓住了可趁之机。那时候一个老头病病怏怏被送到了医馆里,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送来的家眷也浑身补丁,老爷子心善,便只收了个成本价,医治到一半的时候,那个老头的家人便不露面了,老爷子又出于心善,全力治了下去。然而那个老头没挺住,还是去世了,尸体在医馆的角落里停留了三天都没人来看看。医馆里的客人都掩着鼻子说已经生蛆烂肉了。老爷子又出于心善,让医馆里的伙计打了口薄皮棺材,藏在了城外乱坟岗里。然而几天后,官差闯了进来,说县老爷的姨太太亲爹被老爷子害死了,还藏匿了尸体。老爷子说冤枉冤枉,那人是正常病死的。那姨太太却哭天抹地说自己父亲只是风寒感冒,怎至于病死。老爷子说你们连医药费都没付,我是免费给你家老爷子医治。那姨太太却说,第一:是不是因为没给钱故意不管导致小病恶化去世的?二:若是实在没救何苦要费心费力医治,可见是有救的。三:若是没救了却还继续医治恐怕是为了家眷来领尸体的时候讨要看病钱。四:若是心里没鬼为何不等她的家人去抬尸体反而藏在了乱坟岗里?她的家人只是回老家凑钱去了。听的老爷子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县太爷与姨太太是一伙的,便把老爷子以谋财害命之由关在了大牢里,勒令暂停了杜家的所有医馆,还抽了一大笔钱财赔偿给了县太爷的姨太太。若只是赔钱倒还是小事,偏偏钱赔了人还在监狱里,据说是要服两年刑罚。你大哥那时候才20岁,便被此事逼着成熟了起来,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疾病乱投医,花了不少冤枉钱。也不知是哪笔钱财起了作用,又或者是老爷子身体虚弱不放不行了,老爷子三个月后被放了出来。然而咱家还没高兴太久,半年后老爷子便因为打击过大郁郁而终了。二郎那时候14岁,从那时候开始认真读书,也许是老天有眼,他继承了老爷子过目不忘的能力,学习起来倒也不费力。四年考上秀才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京城的督天办状告了以前天安县的县太爷,现在已经告老还乡的杨锦麟。那杨锦麟虽然已经没了官职,可不管是同僚还是党羽又或者是他的岳家他的孩子,都还在任职。他又把惹事的姨太太藏了起来,对外说是病死了,来了个死无对证。此事的证据也没得差不多了,二郎只能放弃追究此事。只是他私底下跟我说了,待他考上举人,有了官职,定然以牙还牙,哪怕是用什么下三滥的方法,也绝不让他好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