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言:己之不达,只因怀才不遇;若有翼下长风,亦能鹏抟九万。常叹曰:时势造英雄,时运不济也。殊不知,时势皆由英雄所造。其一念,可变天下兴亡;其一行,可改九州分合。
大荒无黄帝,万方混战;战国无始皇,纷争不休……凡此之例,不胜枚举。言需借势而成英雄者,皆非真英雄。
东晋义熙十三年,有一奇人横空入世,以一己之力,剑斩天下,华夏世家格局因之巨变。关陇、山东、江左、代北……各地氏族纷纷崛起,九州进入长逾百年之乱世。
至后魏大总七年,关中杨氏一脉,诞子名坚,天通双经,并“当阳”、“夹脊”双奇穴。得神尼智仙收为弟子,赐名“那罗延”。随其修行一十三年后,复归杨家,一统天下。以开皇之名,创五百年未有之盛世。
至杨坚之子杨广即位,大隋盛极。杨广英才天纵,自比黄帝。时闻高句丽现黄帝玄鼎,起兵征之。两次亲征,举全国之力,皆因一狂人当关,百万大军溃败而归。至三征时,狂人已去,高句丽王请降,玄鼎不知所踪。经此三征,皇家六经高手俱为狂人所斩,五经高手十去七八。大隋因之元气大伤,民不聊生,各地氏族举兵反之。
当是时,关陇李氏一脉,有子名渊,天通双经,并“翳明”、“四神聪”双奇穴,体生三乳,记忆卓群,过目不忘。其深得关陇世家之信,并各地豪门,覆杨隋朝廷,立李唐新世。至其子李世民即位,承李渊之基,创亘古未有之帝国,威震四海。
因晋末十六国之乱,杨坚深感人才之贵:“天下大势,可因一才之得而成,可因一才之失而废。”但苦于民间之才多寄附豪门,故创科举之制,广收寒门奇才于皇家。后历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六帝承袭改进,至大周武帝时,加添“武举”之制,天下诸才,竞入皇城。
先天元年九月廿五,睿宗之子李隆基实掌皇权,于武举之上加设“经选”,专收开经之才。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魏州、苏州、广州、襄州、扬州、益州、河南府并安西都护府、单于都护府,设五城六楼之制,封禄经选之仕。至此,关陇李氏之盛,天下众姓俯首。
众姓之中,有一会稽谢氏,乃自刘汉传至李唐。虽已逾六百年,但自其先祖谢夷吾去世后,人才凋零,家族日衰。无一人可达五经之境,一经之才亦甚寥寥。至大唐立国之时,比陈郡谢氏,已是云泥之别。未曾想,到了载初二年,武皇改大唐为大周,会稽谢氏竟诞了一名奇才,名承之,字子贞。
谢承之天赋极佳,三岁能忆事,五岁诵六甲。到了七岁,夜读家传《夷吾经录》时竟自开一经。自此,谢承之,便承了会稽谢氏六百年复兴的家族重任。
经族人引荐,谢承之八岁拜师名家,十岁持剑,十四岁便通达二经,洞开奇穴“二白”,二十岁达三经,再开奇穴“里内庭”,到二十七岁时,与四经之境不过一步之隔。莫说是在本家青年才俊中一骑绝尘,纵是在其他望族门第,亦属罕见。
然而旁人不知的是,谢承之自八岁起,每日经修四个时辰,练剑两个时辰,习文两个时辰,日复一日,罕有中断。为保元阳一气,更是从未婚纳,如此修行长达二十年。其母常叹:“我儿若是生于陈郡,岂止今日之境。”谢承之却道:“承之出身,已胜千万人,岂能尽如人意。”
至开元四年,圣诏天下,经选贤才。谢承之始出江南,也正是这一出,改写了天下。
长安之行,谢承之为轻车快行,所携不过两人,一为管事东伯,年四十六,一为书僮谢简,年十五。谢承之与谢简,自幼居于会稽,未曾远行。二人沿路听闻东伯描述长安之盛,甚是新奇,但亦觉夸大。可真当入了明德门,立于朱雀天街之上,方知东伯所述,十不足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