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第2/4页

加入书签
【每逢王朝末年,便会出现诸侯割据,开启乱世之争,似乎每逢乱世,华夏大地就会出现一位甚至多位力挽狂澜的英雄,后世总结为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大量英雄人物登陆历史舞台,他们叱咤风云,群雄割据,除了英雄还有一位后世天下公认的枭雄,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出名,他就是三国中最不可让人忽视的人物——曹操。】

曹孟德挺直了腰板,摸着美须沾沾自喜,果然英雄是指他。

还有那句什么“宁可我负天下人,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玄北历史上真正的曹操。】

曹操陷入了沉思,后世还有个明政权和宋政权,也就是说大汉最后还是没了,那他匡扶大汉还有意义吗?

【东汉末年,自汉章帝后,大汉君主多以年幼登位,这就造成了外戚专权,宦官夺权的局面,这里重点说一下,东汉的宦官跟秦朝宦官是不同的,东汉宦官是真太监,所以不要再说赵高是太监了。赵高是善狱法,被人举荐给始皇帝。】

【东汉的宦官一开始是皇帝身边的小黄门,大家从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就能看出这群小黄门的搞事能力,到东汉时期,这群小黄门已经不满足帮皇帝管宫殿,为了抵抗外戚专权,在皇帝支持下开始涉足朝政夺权,宦官成了这个群体的代称。】

【东汉的乱局起始于汉羌之战,东汉在长达一百多年间一直在平定羌族叛乱,投入资金数不胜数,最后不仅没平定羌族叛乱,还致使国库空虚,凉州百姓流离失所,民间小型起义不断,到汉灵帝时期,张角带领的“黄巾起义”,一股起义浪潮席卷全国,被这股浪潮裹挟的流民数不胜数,直接将大汉拖入崩溃边缘。】

【黄巾之乱初期,汉灵帝被声势浩大的起义浪潮吓坏了,全国七州二十八郡全都沦陷,这换成谁不怕?】

【汉灵帝这位大聪明干了一件事,建立州牧制度,什么意思?就是允许地方自行组建军队,协助朝廷军平息叛乱,这相当于将军权下放到地方手里。不过,这事对于汉灵帝来说不算什么,毕竟这位还干过将官职明码标价公开拿出来卖,这次不过是回馈客户,让大家零元购。】

【虽然说卖官鬻爵这事吧,秦皇汉武都干过,可秦始皇干这事是因为统一后第四年出现蝗灾,他卖的也不是官而是爵位,凡百姓缴粟千石,可拜爵一级,主要是筹集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玄北,宦官、外戚和士族。】

【先说说士族,王莽篡汉最开始就贿赂了士族这个群体,再看看史书将王莽形容成一个什么人?在他没篡位之前所有人把他当做在世圣人,名声那叫一个好,还得说到西汉孝廉荐的锅,王莽最开始不就是“以孝”出名的吗?等他篡汉,大家才发现他的狼子野心吗?不是,王莽最开始是贿赂了士人群体,将答应将权力分给他们才成功,王莽为何失败?五均六莞政策,向百姓施惠,限制贵族利益,这直接损害了支持他的贵族,这群人支持各路起义军,最终筛选出刘秀率领的绿领巾来推翻王莽。】

【刘秀上台后也被宣传为“位面之子”,具体看史书宣传的就能得知,什么王莽大军不是败在刘秀绿林军手里,是被天降陨石灭掉的,总之刘秀就是上天选中的天子。】

【刘秀在最初为了获得士族支持还改妻另娶郭圣通,从此在河北日益壮大,只是刘秀当皇帝后没能跟刘邦一样杀掉功臣,士族在东汉成为庞然大物,后面的皇帝为了抑制士族壮大才不断提拔外戚,等外戚控制不住又提拔宦官制衡。】

刘彻听得很入神,他之前一直弄不懂西汉是如何灭亡,看到是史书也只记载到刘秀去世,这会儿总算是明白过来,士族为何会壮大,刘秀是地方豪族扶持成为皇帝,在这些人支持下很难摆脱这些人控制,总不能杀干净,地方豪族遍布全国,如何清理干净?

在他这会儿地方豪族还未转化成士族,但也有顽疾诸王!

“来人!”他唤来少府官员询问上林苑某个隐秘的工坊进展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