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第4/5页

加入书签
【流浪日常:秦朝灭亡不能归于法律,应该是多方面的,我来从经济角度阐述一下,从《周礼》中记载的“官山海”之策可以看出从周开始山海湖泊产出归于国家所有,这种情况下管仲实行的政策是商业活动交给民间商人运营,官府只管所有权定价权和抽税,所以齐国一下富裕起来,商业发达。

到了秦国,秦穆公眼见齐国变法强大起来,他看着偏僻又贫穷还饱受戎狄劫掠的秦国,自然也想要强国之策,他在国内发布了求贤令,卫国的公孙鞅听说后,带着他的变法之策来秦国碰碰运气。

商鞅的变法政策是抑商,老百姓不能自由买卖粮食、肉、酒,官卖,导致财富物资全都汇集在国家手里,户籍制、军功制又将老百姓跟土地跟国家绑在一起,打个比方秦国是一辆马车,国内所有人都绑在这辆马车上,而国君就是驾驶马车的人,马车通往何处全看国君。

这在战国时期,凝聚力强的秦国无疑是一把利剑,但是在统一后就不同了,人不是兵器,总有要歇息的时候,再加上六国百姓不是秦国已经习惯了跟国家绑在一起的那些人,外加抑商导致物品不流通,六国有些百姓本来还能吃点肉喝点酒,变成秦人这些都吃不上了,生活质量变差,心里累积了怨气。

只朝廷富裕的政策在这时已经不合时宜,不能共同富裕,就别指望受百姓爱戴,刚加入的六国百姓并未感觉到秦国好到哪里,反而因为商业不流畅变得贫穷,再加上经常服劳役和六国贵族私下里挑拨,一旦爆发起义,响应者不知有多少,有不少地方官员带头造反!】

【草莓布丁:啊,这样一说,我大概明白那段特殊时期后,国家为何搞改革开放,提倡先让一批人富裕起来,再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让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

诸多皇帝满心吐槽,让所有人都富裕起来,这是哪位“大聪明”想出来的好主意?

倒是不少儒家人眼睛一亮,啊,这不就是先贤描述过的天下大同吗?

莫非后世真达到了不成?

【七七:可惜提出这个政策的人没想到这批先富裕起来的人不仅没带动其他人富裕,反而想着割韭菜转移资产。】

【草莓布丁:这个办法在秦国说不定有用,秦国是大一统国家,这些商人能转移资产去哪里?不还是老老实实听始皇帝的话?】

【周圆:那你是小瞧我们祖先的智慧,钱不能转移,但是可以藏在地下,你瞧瞧后来我们挖出来多少先人藏的钱?1.6吨古钱.JPG海昏侯墓·JPG。】

一张张数不尽的铜钱和黄金,李世民看得眼睛都红了,“海昏侯是谁?”

后世既然能挖出来,说明现在还好好保存在地下,他也不要什么古物,只取些金子用于百姓总该没问题吧?

“玄龄、辅机!快快!查史书,查出海昏侯是谁?埋在了什么地方!”

他偷偷挖,绝对不会让外人知道!

康熙尤为心动,他国库也缺钱,可这种事真不能朝廷干,他敢挖,未来就有人敢挖大清皇陵!

挖墓这事也只有曹操干过,结果大家也知道了,曹操生前设了七十二疑冢。

【星星点灯:钱流通起来才算钱,不流通埋了到我们这个时代挖出来就是一堆破烂,我们华夏自古其实不缺钱,只是历朝历代不知道多少钱被埋在地下,也难怪后世朝代最喜欢盗前朝墓,好东西都埋掉了,这不是浪费吗?】

【周圆:其实还好吧,正是因为埋了,我们才能通过考古了解古代真实历史,不然战乱一起什么都没给咱们剩下。】

【七七:好气哦,刚才在隔壁跟人大吵一架,隔壁说咱们现在文化缺失都怪政哥,他要不是焚书坑儒,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只知道一些古书名字不知道书中内容!】

【七七:说这话的脑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坑,政哥焚书是为了统一思想,这种事哪个朝代没干过,哪怕咱们建国初期也破过四旧,焚过书。再说政哥只让上交百家语、《诗》《书》这类歌颂先王的书,还是要求限期上交,给了三十天限期,不说重写一部分,背也该背一点下来了吧?】

【七七:你背一段我背一段,凑一凑不就还是一本完整的书?那时的书又不像现在动辄几十上百万字,论语二十卷也才一万字出头,再说秦纪、医药、卜筮、种树的书又没要求上交,可这些哪一个传到了现在?还不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先秦文化失传不怪放火的项羽,反而怪到政哥头上,真让人火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