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第3/4页

加入书签
秦王政现在满脑子都是推恩令,对天音所言有些心不在焉,他要仔细想想。

推恩令实在是太诱人了。

【打个比方,电子支付大家已经习惯了不带钱,虽然电信诈骗也因为这暴增,但是大家能因为这一点弃用便利的电子支付重新回到纸币支付吗?对于刚从战国走到统一的人来说,郡县制大概没有分封制那么深入人心,不是所有人都为了理想,大家打生打死不就是为了封块地自己做个土皇帝,让后世子孙也能享受荣华富贵吗?】

【皇帝儿子不带这个头,大家又怎么好意思主动提出?所以淳于越提出分封制背后肯定有人支持。】

【淳于越将周封诸侯旧事重提,倒不是真为秦未来担忧,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玄北,这不得不提到学说之争,始皇帝虽然倾向于法家,但对其他学说也不是禁止,法家和儒家都是显学,天然对立。】

【儒家自创立就想宣传自己政治主张,可惜不合时宜,孔子周游列国,没人吃他那“仁政”一套,春秋时期你跟人讲“仁”,人家还是奴隶制讲弱肉强食,你提倡周礼,晋反手就被三家瓜分了。这就讽刺了,孔子最后回鲁国著书,死后门徒八分。】

【到了战国儒家又出了一位亚圣——孟子,孟子提倡“仁政无敌”“民贵君轻”,可惜战国说到底还是奴隶制,你让尊贵的大王们对奴隶黔首仁爱,做梦来得更快,对于这些人来说血统论才是主流,贵族的儿子是贵族,黔首的儿子不一定是黔首,很可能是奴隶。】

【孟子的主张显然不受这个时代国君青睐,周游列国后跟孔子一样回老家著书了。直到后来又出了一位荀子,这位吸收了法家学说思想,主张礼法并施。】

【显然荀子的思想更加先进,但是吧,这个荀子却不是纯粹的儒家,因为弟子李斯和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所以被后世儒家人抨击比较多。】

【与其说荀子是儒家,不如说又吸收百家之长融汇儒家的仁政创立的属于自己的学说。】

【荀子推崇孔子的仁政,是因为他十五岁起便周游列国,很显然这个时代的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战乱不断,他所看到的是吃人的时代,清溪想稍微对同类怀有同情心的人都会希望推行仁政,给黔首一点生存空间吧。】

【荀子的思想在这个时代儒家眼里显然是异端,与其说是儒家,不如说是披着儒家皮的法家。】

李斯瞪大眼睛,竟然提到了老师?

【但你不还得不说荀子是真厉害,教了八个入室弟子,一门两子两家,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玄北【对于儒家来说,这是个好消息,若公子扶苏上位,儒家说不定就能大放光彩,替代法家成为显学也不是不行。这可是自孔子后儒家学者一直致力达成的愿望!】

【可惜这位长公子大概被儒家思想洗脑太成功,愚孝又愚忠,假诏书一到,他连分辨能力都没有,蒙恬还劝说小心使臣使诈,结果他倒好二话不说直接拔剑自杀了,完全符合儒家学说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一套,不然光是凭借蒙恬的三十万大军也能打回咸阳重整河山。】

稷下学宫很是安静,淳于越嘴唇抖动了一下,他在考虑要不要再次入秦?

可法家都行动了,儒家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

纵观天下,只有虎狼之秦有能力一扫**。

哪怕天音预知,六国也没能力更改结果,除非大家摒弃前嫌,再次合作。

但,可能吗?

【再回到儒法之争上,当时儒家搭上方士在咸阳混得如鱼得水,又赶上始皇帝最重视方士的时候,全国方士都知道始皇帝好骗,全都汇聚到了咸阳。】

【卷过之后,能留下来的都有一定真才实学,起码能忽悠始皇帝,大家日常生活就是给始皇帝炼丹,顺便结交朋友。】

【儒家跟方士结交无疑让李斯察觉到危险,一旦儒家受到始皇帝重用,哪还有他李斯立足之地?】

【李斯撕开了儒家结党营私的遮羞布后,建议始皇帝焚烧民间书籍,禁止天下人妄议。】

齐国,临淄,这里有闻名天下的稷下学宫,也是学者氛围最浓郁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