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第7/9页

加入书签
    朱棣意气风发道“马上就到中秋节了,俺要在中秋节前知道玉米产量。”

    农官也是一脸喜气洋洋,“下官这就去安排。”

    皇庄里的佃户已经整装待发,除了佃户,还从外征了一群农户提前服明年的役。

    浩浩荡荡的人穿梭在玉米地中,先掰下已经老了的玉米棒子,很快一筐筐玉米从田间运送到田头,再倒在地头上。

    田头也有驴车将一车车玉米棒子送到庄上,庄子已经提前空出了一大块平地,堆积的玉米棒子被老少女工扒皮系在一起,挂在搭起的竹竿上晾晒。

    所有人都是一脸丰收喜欢,皇帝老爷可是说了,这些粮食也有他们的份,外面各种找关系买新粮的,得知皇庄佃户今年也分了新粮,就提前出大价钱瓜分了佃户分到的新粮,准备拿到南方去种。

    每家每户分到不少钱,这些钱拿去买陈粮,可以吃两年了,就算明年闹起饥荒

    他们也不用再怕了。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朱棣没在田头多待,锦衣卫搬了一筐皇帝亲手从田间掰的嫩玉米,将皇帝护送回宫了。

    回到宫中,皇帝吩咐全煮了。

    自己只留了四根,其他都高兴分享给留在北京城的官员。

    因为玉米有限,每人只分到半根,半根尝尝味道,不仅不难吃,味道还带着甘甜。

    不少人发出质疑,“这还是粗粮吗”这分明就是细粮

    河北皇庄大丰收,新粮产量远高于现有粮食产量,这可是不少人亲眼所见,皇庄所在的田地又不禁止人靠近,采收时有人亲眼看见。

    多少粮食,心里一算都能算出个大概。

    “上天保佑我大明”不少人喜极而泣,这么多粮食,寻个旱地,种上个十亩,哪怕遇见旱灾其他田绝收,只侍弄这十亩也够一家人活命了。

    更不要说土豆和番薯的果子是埋在土里,埋在土里意味着什么

    不怕蝗虫啊

    农民抵抗力太差,不就是在抵抗灾情方面太差吗

    有人已经盘算将属于自家的荒山也给种上,也就辛苦几日,种在山上不用担心洪灾。

    哪怕种得少,只种一亩地那也能活命了。

    皇帝老爷可是说了,第一年收获的新粮拿来做种子。

    第一批玉米晒干脱粒,没等储存就被送去地方官府售卖。

    价格不高,一分钱两粒,买上一百文,就有两百粒,足够种一亩地。

    家境贫寒的相互抽钱买个两百粒再分分,反正种上一年,明年可以用自家的种子,虽然不明白官老爷为何嘱咐玉米地最好跟邻家挨着,但大部分还是听从了。

    头一次种新粮,心里也没个底,还是听从有经验的官老爷。

    买到新粮的老农刚走两步,又听到不远处有详解讲解新粮种植的农官。

    “玉米要育苗,怎么种,棉花怎么育苗,玉米就怎么育苗,正月过后就能育苗,平时用草盖起来,日头好的时候掀开稻草晒晒太阳,咱们这边比南方要冷,最好等清明过后一个月,气温彻底变暖再移栽,种的时候旁边可以点些豆子,能让玉米长势更好。遇见什么问题,就来问,村里有识字的乡佬也可以带一本农书回去,都是后世结合的经验,可能不怎么对应我们现在的气候,大家可以拿来做参考。”

    老农一下走不动路了,他正好有个识字的孙子,脚步一转老农挤进人群中,“俺要一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