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第2/3页

加入书签
【杨坚当皇帝,是关陇门阀想要统治汉人共同推举出来的皇帝,这里从杨坚登基后将姓名从普六茹坚改为杨坚就能看出。】

【推举一个拥有汉人血统的皇帝是当时北方鲜卑贵族的共同选择,靠着一个汉人皇帝,隋朝强行将南陈纳入版图,可是这种统治并不稳定。】

【杨坚死后,关陇贵族的后代并不服气杨广的统治,而杨广为了不重蹈覆辙自己便宜前姐夫的下场,上台后只专心干一件事,就是从各方面削弱关陇贵族的力量。】

李世民托腮点头,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玄北代当官千年门阀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秦王政心里点评,这项选拔人才制度不适合大秦,大秦选人只从官学挑选,靠孝出名的人才……

秦王政了然。

这不就是儒家认定的人才吗?

【察举制做官途径被世家贵族垄断,从曹魏开始,不再接受孝廉和地方秀才,既然你们推选的人才我不满意,我就派人亲自下地方去挑选人才。】

【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朝廷自己选官,中正是选官的官名,有大小之分,大中正是各州郡推选的中央官员,需要德名兼具,小中正就是地方选官之人,先由各地小中正统计地方人才,这种人才靠的是乡里推荐,并不是小中正写上谁就是谁,人才列在表中后,小中正还要写评语,再协助大中正根据这些人才划分等级,因人才分九个等级,被称为九品中正制。】

刘彻惊喜,这个法子好,完全可以补足察举制的不足。

将天下人才尽入彀中。

【中央再根据大中正的列表选官,这种制度显然要比察举制先进,避免了地方官员弄虚作假,可惜任何一种制度发展时间一长都能找到漏洞,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选官的中正出身世家大族时,选官时的评语自然也倾向对家族有利的一面,九品中正制再次成为世家门阀手中的工具。】

刘彻无所谓,政策吗?到最后都会变样,不过没关系,变了再改就是。

不会有人一套政策用到头,改都不改的吧?

【到了隋文帝,为了减弱地方世家对人才的垄断,废除了九品中正制,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只是隋朝的察举制跟汉朝不同,选的是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前者有德,后者有才,这两样人才被地方推给朝廷后并不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玄北滚不敢反抗。

“你这个孽障,败家子,今日看我就打死你!(touwz)?(net)”

独孤皇后重重咳嗽一声,被提醒的杨坚冷眼刺了次子一眼,坐回原位,“滚去跪好!?()?『来[头文字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touwz)?(net)”

杨广松了口气,一瘸一瘸走到太子杨勇身边跪下。

有阿娘在,父皇就不会杀他。

自从知道未来自己是皇帝,杨广心里满是兴奋,哪怕知道未来要跟关陇贵族对着干,他也不在乎。

他可不像大哥傻乎乎的当那些亲戚是好人,还亲近被父亲警惕的世家,他早打定主意,等他掌权就完成他爹都没能完成的壮举,他才不会像他爹这般委曲求全,对亲戚退让。

有些人哪怕知道未来,脾气也不会改变,只会变本加厉,一条道走到黑。

杨广在知道未来自己的失败经验,已经打定主意,当皇帝后将关陇贵族下一代一网打尽。

【每年考试选举大量人才,这些人才哪怕大浪淘金也能找出世家门阀遗漏的人才,那么杨广是要吸纳这些民间遗珠吗?不是,杨广的目的是要打破北方关陇贵族对人才的把控,同时引进南方世家人才来打破北方高门大户的垄断。】

【杨广在位时期,关陇贵族对杨家的态度发生急剧改变也就了然了,杨广的科举制无疑在撅世家对根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