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呀呀,吃饭了。
哥哥我去写作业了。
你吃饭一定要叫我哦。
李楠从李凡的头上下来以后,蹦蹦跳跳的向着里面走去。
李凡也跟了上去。
李凡家在四合院有两间屋子。
一间正房,还有一间耳房。
正房的大小是18平米,耳房的面积是12平米。
因此李凡在四合院里面有着30平米的房子。
以后找媳妇都方便了许多。
进门摆着的就是吃饭用的方桌子。
放桌子的四周摆着4章椅子。
然后床铺在进门的左手边。
床头两边有两个床头柜。
在床尾还拜访了一个大橱柜。
上面可以放衣服,下面可以放碗筷非常的方便。
这就是娶媳妇经常说道的36条腿。
1个方桌和4个椅子,1张床,2张床头柜,1个大橱柜。
这个年代娶媳妇的标配。
还有李凡的屋子中间是有蜂窝煤炉子。
是北方在冬天在室内取暖,和煮饭的伊戈工具。
就是高度到膝盖上面的炉子,重量有120斤。
内部就是一个圆形通道。
通道一直延伸到炉子的底部。
在距离炉子底部5里面的空间有几排钢筋。
这是给燃烧的煤炭灰烬掉落的一层装置。
在蜂窝煤炉子的顶部有两道口。
一道大一些的是放入蜂窝煤的。
一道小一点的就是废气排出口,俗称烟囱。
这道口外面接了一根钢管,一直延伸到房梁的高度,顺着房梁朝着屋外将废气排出到屋子外面。
以前是没有这么一个烟囱的,因此出了大大小小的事故。
不过李凡家当时也没用上这个玩意,是后来出了事故上了报纸,改造以后才用上的。
蜂窝煤炉子真是冬天必备的神器,炒菜取暖两不误。
不过院子里有这个的不多。
易中海傻柱刘海中许大茂家里面有一个,其他人家都没有。
蜂窝煤炉子里面一次可以放入三个叠起来的蜂窝煤。
一个蜂窝煤可以烧3个小时,10分钟可以烧开一壶水。
李凡打开了煤球卢子上面添加蜂窝煤的口子。
里面的蜂窝煤在早上已经被李凡添满了。
最底下的蜂窝煤还燃烧着一丝丝的火芯子。
李凡这炉子里的蜂窝煤能这么久不熄灭都是因为必火的技术好。
必火的时候久需要将煤球卢子里面的蜂窝煤加满。
尽量不要留空隙。
然后将盖子盖上,在上面留一丝丝小小的空隙,大概5左右的大小。
让炉腔内可以进入氧气,可以让火不熄灭。。
这样的必火技术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蜂窝煤的长久不熄灭。
李凡拿着吹气筒,朝这里场面猛的吹了几口气,火满满的就燃烧起来了。
李凡拿过,向锅子里勺了量勺米。
粗粮搭配细粮,大概有1斤左右的重量。
刚好够李凡和妹妹两个人吃。
如果只吃细粮,家里的粮票不够李凡和妹妹两人吃饭。
因为这个年代油水少人饿的快,因此对饭的需求也增加了。
1斤细粮可以换3斤粗粮,如果只是换红薯的话,可以换7斤,城里人想死都难,一般饿死的都是农村人。
当然这是对于咱们穷人,像易中海那样的八级钳工就不一样了。
1个月995元的工资,随便吃。
李凡现在就是努力成为8级钳工,吃香的喝辣的。
他拿起锅去屋外的洗菜槽淘米。
将米淘了三遍,装上超过米两厘米高度的水,将锅放到了蜂窝煤炉子上,盖上盖子等饭煮熟了,才能煮菜。
因为李凡的屋子里面只有一个煤球卢子。李凡现在非常后悔,当时没有让家里人多买一个。
因为在70年以后,钢材直接飞速上涨。
现在一吨钢材在600元的价格。
就是一个蜂窝煤炉子,你当废铁卖了也能卖36块钱了。
现在一个像李凡屋子里的蜂窝煤炉子的能卖80元左右。
要是算上票的话能有两百元,城里人是有蜂窝煤路子票供应的,但村里人就没有这么好的命了。
在这个人均工资30多元,月月几乎月光的年代。
想要拿出余钱去买蜂窝煤炉子,基本上非常的困难。
也就国企工人有这个实力,还有一些买得早的,其他人都不行。
把李凡卖了也没有那么多钱。
李凡身上就有这么多年省下来的20元钱。
如果不是今天成为了钳工学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