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苦一苦百姓,朕不答应!

加入书签


    朱阳愣了愣,这是你一个礼部官员敢提出来的问题吗?

    永乐一朝,勋臣旧部无数,文官士大夫也在稳中向好,既得利益者那么多,你张嘴来一个不想要那么多。

    以当今的利益集团来看,就是朱棣都说不出要精简勋臣文官来。

    说白了,朱棣你是一介藩王造反成功,靖难之役,乃一地区叛臣进攻大一统的王朝,世上从未有见过有谁成功的。

    昔年汉时七王之乱,大唐时期安史之乱,都以失败告终。

    这些反叛的人,哪个不是皇家亲眷,哪个不是地方豪阀,论府库之丰兵力之强战争烈度,哪个不比朱棣强。

    但他们都失败了,朱棣面对比他们难的局面,却偏偏成功了,说一千道一万,不还是捡了洪武朝的便宜。

    自朱元璋从被横征暴敛近百年的土地上,再度恢复华夏衣冠,建元洪武,定国号为明时,所谓的神州大地上,固有的世家豪阀都不复存在了。

    纵然有那么几个姓氏望族,也因为没有站队老朱,所以遭受了冷落。

    洪武一朝,老朱最大化的完成了集权,勋贵功臣该杀就杀,文官贪污尽皆重罪处罚,到后来的四大案更是把这新形成的世家连根拔起,让淮西旧部无人敢言掌权,士族文官惧怕酷刑。

    总之老朱把所谓的世家望族全给削了个遍,让年幼的建文帝可以安稳的接过皇权。

    唯一留下能形成士族势力的,倒只剩下老朱家自己人,也就是镇守各地的藩王了,但建文帝急不可待的开始削藩,那这片土地上的世家,也就是老朱家的一众儿子利益受损时,那他们已经没有选择了。

    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朱棣就当了这个出头鸟。

    建文帝看似一统的王朝,在各地的世家门阀,也就是大明藩王全投了朱棣后,建文还能有什么优势?这仗怎么打?

    试想要是大唐安史之乱,安禄山不仅得了河北世家的支持,连陇西贵族也支持他,那迎接大唐的,也只有灭亡。

    所以朱棣身边,形成了一众藩王做辅助,新崛起的豪族也不得不押宝朱棣,希望他在得了皇位后,改变老朱时期的‘苛政’。

    当天下各地的势力都支持朱棣时,那建文就只有正统的名头了,手里哪怕固有的军队,也会临阵考量要不要站在天下大势的对立面。

    有了这种顾及,出工不出力也实属正常,这也才有了朱棣一路南下,直取京畿了。

    理清楚这种理念后,朱棣身边,有功的有各地藩王,也有这些纷纷来投的势力,你现在跟我说朱棣想减少这些既得利益群体,他怕是昏了头了。

    面对一众藩王,他连一千五百年前的推恩令都没给实施,你说他会动这推他上皇位的兄弟亲族吗?

    更别说那些地方势力了,稍有不慎,他好不容易积攒的名声,辛苦那么多年挽回的颜面,就会有了倾覆的危机。

    他永乐朝可不想来一个治国不当,激起叛乱。

    好好的去北伐漠北,其他的事少打听,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小子,答不上来吗?”

    朱阳摇摇头,“做不到,起码在永乐朝,谁也开不了这把刀!”

    朱棣神情一暗。

    奏疏上所言的,取利者众,然王朝无三百年国祚,何尝不是各地的利益集团有了分歧,让庞大的帝国陷入内乱,最终导致王朝的灭亡。

    他虽然读书不多,但纵览史书,都只说百姓没了生计开始造反,可当皇帝的,哪能不知道皇帝最想做的,就是让百姓有生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