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献书

加入书签


“哦,快快呈上来。”一听到李正竟然命人编写了一套儒家经典,李世民马上就来了兴趣。

   李正这次拿了一个大箱子装了上百套书,于是便大方地给武德殿中的每个大臣都送上一套。

   孔颖达急不可耐地打开一本《论语》,翻到了《学而篇?第一》,摸了摸纸张,嗯,这可是上好的纸啊?只见上面用清晰的刻着一些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颖达看了下这句话里的冒号、上下双引号、逗号、问号这些奇怪的符号,忙问道:“乐浪郡王,这一段字里面的符号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为了断句之用?”

   李正却不回答他的话,问道:“孔大人作为孔圣之后,在下请问大人要如何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此言一出,不仅是孔颖达,在座君臣都是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李正想不到,自己的一句话竟然语惊四座,不仅众人都放下了手中的筷子作沉思状,而孔颖达也是脸色惨白,似是完全乱了方寸。

   身为孔圣后人的他,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李正的话,这让孔颖达有种愧对列祖列宗的感觉。

   一个鬼谷门派的人就能把区区一句话说成三个意思,如果是其它别有用心之人呢?那么自己的祖宗之言岂不是容易被有心人曲解为其所用?

   孔颖达忽然出列,向李世民下跪叩首道:“臣死罪!臣作为孔圣后不能为君分忧,臣愿乞骸骨,望陛下恩准!”

   李世民似有不快,久久不语,李正便解围道:“孔大人如今知道断句知此重要,何不效仿先贤重注五经?这样不但可以防止他人对儒家经典误解,而且还可以为先贤正名,让后人更能领悟圣贤之说,岂不是一举两得?”

   “重,重注四书五经?老夫也有此意,但老夫年事已高,恐怕不能胜任!”孔颖达仿佛是一瞬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一般,但随即眼神便又暗淡了起来。

   “呵呵,老骥伏砺,志在千里,壮士暮年,壮心不已,大人正值壮年,岂能服老,本王再赠你一言: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欺,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李正出言鼓励道。

   “好!”魏征也拍手叫好,对跪在地上的孔颖达说:“冲远兄,既然你为孔圣后人,又岂能妄自菲薄,不如依郡王之言,重注五经,以正视听!”

   李世民也命令道:“朕也认同魏爱卿之言,孔爱卿听旨,朕命你即日重注五经,你便尽快组织人手干好此事,不得有误。”

   “臣遵旨,也多谢乐浪郡王和玄成兄解惑。”孔颖达见有人给他送了个台阶,便领旨谢恩道。

   李世民看了下《百家姓》,又问道:“乐浪郡王,这《百家姓》乃何人所注?为何这赵、钱、孙三个姓氏要排在李姓前面?”

   一些世家官员也有这个问题,似乎这三个姓氏也比不过他们五姓七望啊?

   “陛下请看序言,里面写着此书姓氏排名不分先后,也注明姓氏从上古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皆为中原先祖流传下来的,又怎么会有高下贵贱之分?试问这百家姓里哪一个姓氏没有出过王候将相呢,陛下又何必执着于排名呢?”

   李正又说道:“但既然陛下有疑问,那臣便告知陛下,此书乃我门派一前辈所着,他是战国赵国后人,其母姓钱,祖母娃孙,妻子姓李,这就是赵钱孙李的来历。”

   听了李正的一通胡编乱造,李世民抚须笑曰:“呵呵,原来如此!”

   房玄龄翻开《三字经》,越看越觉得爱不释手,又问道:“李郡王,这《三字经》作为启蒙之作果然甚好,不知此书又是何人所作。”

   李正这才恬不知耻地说:“这《三字经》乃在下一时心血来潮所作,聊以自娱而已。”

   孔颖达也在看着《三字经》,发现书中所言暗合儒家之道,便惊呼道:“郡王殿下果有大才!未知可否让这新书《三字经》《百家姓》交给在下传授家中子弟?”

   “无妨,实不相瞒,就诸位手中的这一套十二本的书籍,臣准备了一万套十二万册,连同香水三百瓶、汽水五箱、花间醉三十箱献给天可汗陛下!”李正慷慨大方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