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秦冉看着拿在手里的那厚厚一叠,深切感受到了这位看似内向的少年满腔的热情。为了不辜负这份热情,江秦冉也回了满满几大页的信。
也许是得到了很有诚意的回复,江秦临和江秦冉的书信联络开始频繁,这倒是给江秦冉原本有些阴郁的生活多了点乐趣。
不知是不是继承了姑姑江景宜爱八卦的个性,江秦临也热衷于给江秦冉分享京城的各种奇闻异事。
用江澜清的话来说,江秦临本性是很爱说话,平时被憋得太狠,好不容易找到倾诉对象了,就跟开闸泄洪似的一发不可收拾。
江秦冉表示赞同,然后给了江澜清一巴掌。
年后不久,他们兄弟两个就被送到沈州的景成书院读书了。大楚权贵向来不喜在家中办私学,都是把子孙送到书院求学,景成书院算是北境数一数二的好学府。
江秦冉入学第一天,讲经的是一个年约五旬的老先生,讲的是《礼记·大学》。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老先生让学生们诵读几遍后并没有开始讲大道理,反而劝说学生不用太着急明白其中的意味。老先生虽头发花白,精神却好,说话的语气不急不缓,
道理还是那几句话,硬是记诵了也好。平日里说话做事时不妨想想,这些话说得到底有用无用,哪里用得上,哪里用不上。读书嘛,终究还是为了明理识义。能以身作则当个君子自然是好,倘若世道艰难,做不得好人,你能用所学求个安身立命也不算愧对圣贤。读书不要迂腐,圣人尚且要吃三碗饭。气节存于心,怎么选都不算过错。
那是江秦冉在景成书院上的第一堂课,后来他才知道,老先生姓彭,早年做过官,被四处贬谪,漂泊半生在沈州做了教书先生。
不过老头身上丝毫不见落魄文人的郁气,为人很是豁达,经常在课堂上讲着讲着就谈起了各地风俗美食,一谈起来就滔滔不绝,也因此常常讲不完课业,被学生戏称为彭老仙。
江秦冉很喜欢彭老仙,惊叹于老先生见闻之丰富,大楚的地界好像没有他不知道的,真是个奇人。
江澜清不好好练字,三天两头被彭老仙罚抄书。江秦冉只能陪着一起抄,然后假装安慰一下,心里十分感谢彭老仙能制服这个小混蛋好好写字。
一来二去他们兄弟两个成了彭老仙书斋的常客,偶尔江秦冉还带着府里的好茶,三个人在书斋里喝上一下午。
彭老仙笑他们两个哪里像这个年纪的小孩,得在这岁数上加上十岁。
江秦冉也不辩驳,安静坐在一旁,好像从前寒亭巷的日子那样。
平淡的日子却因一件小事扰起了波澜。
江秦冉的三婶郭曼是宣平侯郭家的女儿,郭家祖籍在北境南岗。
三婶的堂兄调职去西北,把两个孩子留在沈州。本来郭家在沈州也有宅子,住不到江家,和江秦冉也扯不上什么关系,无非是郭家两兄弟也来书院读书。
起初江秦冉并没怎么注意那两人,还是江澜清提醒他,郭家两兄弟总是有意无意打量他们,江秦冉留心一看,还真是不时投过来窥探的目光。江秦冉有些厌恶这种窥视,他们同郭家兄弟没说过几句话,平日里也是各走各路。两家是亲戚,他不好伤了和气,也就没太在意。
过了几日,郭家两兄弟把平时和江秦冉他们关系不错的同窗付潇生堵在后院揍了一顿。
付潇生家里开着沈州最大的商行,北境各处都有他家的店面,如今富贵全了就想着让后辈出个读书人。结果付潇生读书一般,交际倒是高手,和书院上下都打成一片。没有他混不熟的关系,也没有他打听不到的消息。
从江秦冉和江澜清到书院第一天,他们就成了付潇生一定要混熟的目标。
毕竟在北都,没有谁能越得过江家。
后来事实也证明,盛情难却。
付潇生被打得鼻青脸肿,第二天哭丧着脸找到了江秦冉哭诉。
听着付潇生的诉说,江秦冉只觉得莫名其妙外加一阵恼火。
付潇生捂着脸拉长声音哭道:
他们就是这么骂的,骂我是狗腿子,说我跟着那个琵琶女生的小杂种喝汤底。
江澜清坐不住了,翻起身来就要去算账。江秦冉一把拉住他,按在椅子上坐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也许是得到了很有诚意的回复,江秦临和江秦冉的书信联络开始频繁,这倒是给江秦冉原本有些阴郁的生活多了点乐趣。
不知是不是继承了姑姑江景宜爱八卦的个性,江秦临也热衷于给江秦冉分享京城的各种奇闻异事。
用江澜清的话来说,江秦临本性是很爱说话,平时被憋得太狠,好不容易找到倾诉对象了,就跟开闸泄洪似的一发不可收拾。
江秦冉表示赞同,然后给了江澜清一巴掌。
年后不久,他们兄弟两个就被送到沈州的景成书院读书了。大楚权贵向来不喜在家中办私学,都是把子孙送到书院求学,景成书院算是北境数一数二的好学府。
江秦冉入学第一天,讲经的是一个年约五旬的老先生,讲的是《礼记·大学》。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老先生让学生们诵读几遍后并没有开始讲大道理,反而劝说学生不用太着急明白其中的意味。老先生虽头发花白,精神却好,说话的语气不急不缓,
道理还是那几句话,硬是记诵了也好。平日里说话做事时不妨想想,这些话说得到底有用无用,哪里用得上,哪里用不上。读书嘛,终究还是为了明理识义。能以身作则当个君子自然是好,倘若世道艰难,做不得好人,你能用所学求个安身立命也不算愧对圣贤。读书不要迂腐,圣人尚且要吃三碗饭。气节存于心,怎么选都不算过错。
那是江秦冉在景成书院上的第一堂课,后来他才知道,老先生姓彭,早年做过官,被四处贬谪,漂泊半生在沈州做了教书先生。
不过老头身上丝毫不见落魄文人的郁气,为人很是豁达,经常在课堂上讲着讲着就谈起了各地风俗美食,一谈起来就滔滔不绝,也因此常常讲不完课业,被学生戏称为彭老仙。
江秦冉很喜欢彭老仙,惊叹于老先生见闻之丰富,大楚的地界好像没有他不知道的,真是个奇人。
江澜清不好好练字,三天两头被彭老仙罚抄书。江秦冉只能陪着一起抄,然后假装安慰一下,心里十分感谢彭老仙能制服这个小混蛋好好写字。
一来二去他们兄弟两个成了彭老仙书斋的常客,偶尔江秦冉还带着府里的好茶,三个人在书斋里喝上一下午。
彭老仙笑他们两个哪里像这个年纪的小孩,得在这岁数上加上十岁。
江秦冉也不辩驳,安静坐在一旁,好像从前寒亭巷的日子那样。
平淡的日子却因一件小事扰起了波澜。
江秦冉的三婶郭曼是宣平侯郭家的女儿,郭家祖籍在北境南岗。
三婶的堂兄调职去西北,把两个孩子留在沈州。本来郭家在沈州也有宅子,住不到江家,和江秦冉也扯不上什么关系,无非是郭家两兄弟也来书院读书。
起初江秦冉并没怎么注意那两人,还是江澜清提醒他,郭家两兄弟总是有意无意打量他们,江秦冉留心一看,还真是不时投过来窥探的目光。江秦冉有些厌恶这种窥视,他们同郭家兄弟没说过几句话,平日里也是各走各路。两家是亲戚,他不好伤了和气,也就没太在意。
过了几日,郭家两兄弟把平时和江秦冉他们关系不错的同窗付潇生堵在后院揍了一顿。
付潇生家里开着沈州最大的商行,北境各处都有他家的店面,如今富贵全了就想着让后辈出个读书人。结果付潇生读书一般,交际倒是高手,和书院上下都打成一片。没有他混不熟的关系,也没有他打听不到的消息。
从江秦冉和江澜清到书院第一天,他们就成了付潇生一定要混熟的目标。
毕竟在北都,没有谁能越得过江家。
后来事实也证明,盛情难却。
付潇生被打得鼻青脸肿,第二天哭丧着脸找到了江秦冉哭诉。
听着付潇生的诉说,江秦冉只觉得莫名其妙外加一阵恼火。
付潇生捂着脸拉长声音哭道:
他们就是这么骂的,骂我是狗腿子,说我跟着那个琵琶女生的小杂种喝汤底。
江澜清坐不住了,翻起身来就要去算账。江秦冉一把拉住他,按在椅子上坐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