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当年

加入书签


在大楚的宫城内,有一片被刻意掩藏的废墟,那是曾经的东宫。

 八年前,大楚的储君并不是当今太子周予程,而是他的长兄,皇帝周萧的长子,周予桓。

 周予桓的母亲是已故的懿穆皇后白语宁,天生患有心疾,年纪轻轻就故去了。周萧不喜皇后白氏清冷孤傲,也同样不爱儿子周予桓。

 但是嫡长子的分量举足轻重,尽管不喜爱,周予桓还是早早被立为太子。

 失去庇护的周予桓并没有整日胆战心惊活得畏畏缩缩,相反,他长成了一个坚毅勇敢的少年,敢想也敢做。

 带着宁国公次子江晋虞表弟白洛南天枢侍郎独子霍良易梁王表兄叶非卿齐鲁名门之后高阳诸言,几个人结成挚友,一起立志要做出一番功业,推行新政,整顿朝廷。

 周予桓是位合格的储君,担得起大楚百姓的期许。

 一切都朝着他们所期待的模样展开。

 直到宣正二十三年。

 那年,江晋虞出使西魏,白洛祖母去世在家守孝,高阳诸言南下治理水患。

 谁也没有想到京城会出变故。

 江晋虞接到白洛消息的时候正在西魏和大楚交界的边境,只要他一踏进大楚境内,马上就会被秘密抓捕。

 当夜江晋虞就甩掉了使团独自入楚,没等来白洛,只有霍良易安排接应的人,彼时一头雾水的江晋虞才得知京城的动乱。

 五日前,皇帝和贵妃叶仪在行宫避暑,驻守京郊的云陵卫突然夜袭行宫。皇帝因东境水患急报连夜回了皇城,只有贵妃遇害。

 禁卫镇压了叛乱,搜出了东宫与云陵卫密谋的证据,天子震怒。

 太子周予桓下狱,东宫被封禁。

 所有和太子相关的人都被抓捕,白洛冒死给江晋虞送出消息,很快也被抓到了京城。

 江晋虞一路躲藏,还没联系到高阳诸言,太子就在狱中认罪自尽了。

 周予桓,把所有的罪责都揽在了自己身上,弑君夺位,不忠不孝。

 他认了,保全了其他人的性命。

 甚至不等皇帝废黜的诏书下来,不等案子查清楚,也不等外面为他求情的人再跪一会儿。

 那天夜里,东宫被大火吞噬。

 太子妃韩尹纯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而亡。

 听闻噩耗,高阳诸言在殿前递上血书以求彻查案情,还太子清白,遭到皇帝周萧怒斥。

 高阳褚言被拉出殿外,仰天悲鸣,高呼

 为君不明,为臣难清。

 为父无情,为子何敬。

 一头撞在大殿的石柱上,血溅朝堂。

 第二天,江晋虞捧着血书站在了宫门前。

 欲加之罪早就替他拟好,太子亲信,出使西魏,有通敌之嫌,私离使团一路逃匿,更是罪加一等。

 江赫从北境赶到京城,保住了儿子的一条命,但江晋虞从此被扣上罪臣之名,仕途断绝,前路尽毁。

 白洛因当时正在家中守孝,最终逃过一劫。

 周予桓死后,周萧停止了所有调查。东宫的亲信和为太子求情的人,几乎都被罢免。

 周予桓用自己的命,换下了他们的命。

 动乱并没有因此结束。

 大楚上下开始清理太子一脉的人,朝局动荡,政事混乱。

 蝗灾水患接踵而至,北元西魏南陈举兵进犯,大楚狼烟四起,各方征战。

 卫国之战打得大楚元气大伤,最后割地求和。

 那场战争的惨烈无法形容,大楚境内家家缟素,白骨成山孤魂遍地,哀嚎声日夜不绝。

 战争结束后,皇帝封禁了有关太子的一切,没有昭告罪名,也没有下旨废黜。那场谋逆终究也没个结果,就无声无息成了禁忌。周萧选择堵住天下人的嘴,把太子的所有痕迹都抹除,甚至是名字。

 周予桓,连同那片坍塌的废墟一起掩埋在了过去。

 不准再提,不准再说。

 新的宫殿建了起来,新的太子住了进去。

 大楚的太阳依旧东升西落。

 而被改变命运的人从此陷入了无尽的痛与怨。

 这幅画是那年正月他们一同在梅园宴饮时所作,正中坐的便是太子和太子妃韩氏。

 对上了,所有人都对上了。

 在树下抚琴与母亲合奏的高阳褚言,被白叔父拉着灌酒的霍良易,在一旁提笔作画的唐棠。

 还有,彼时已身怀六甲的太子妃韩引纯和年轻稳重的储君周予桓。

 父亲就坐在周予桓的身边,他们意气风发,憧憬着未来如何精彩,丝毫不知命途的磨难已悄然靠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