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好,我是卫东。今天要读的,就是《诗经》里《国风·周南》中的一篇《汝坟》,这是一首挥洒着征人血泪和相思离苦的古诗。(touwz)?(com)
汝坟
?本作者为你读诗 BE MY GUEST提醒您最全的《让经典说话:《诗经》》尽在[头文+字小说],域名[(touwz.com)]?『来[头文+字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touwz)?(com)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nì)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yì)。既见君子,不我遐(xiá)弃。
鲂(fáng)鱼赪(chēng)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ěr)。
汝水涛涛,旷广的河堤上一位凄苦的女子步履蹒跚,她正拿着斧头砍伐树木的枝条,砍樵伐薪这样辛苦的劳作,本是丈夫的职责,为何这位理应在室织作的女子要如此辛苦呢?原来,她的丈夫出外服役去了,生计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肩上。这对恩爱的夫妻,分别日久,伐薪的女子心中愁苦,那种相思如同是强忍清晨的饥饿,让人如此痛苦。凄冷的河风阵阵吹过,衣衫单薄的女子孤苦无依的劳作着,她忍耐着内心翻腾的相思,发出哀愁的叹息,又如何不让人心酸。
辛苦的劳作还在继续,日复一日,被砍掉枝条的大树都再次发出了新枝,而等待却在春来秋往的漫漫岁月中延续,直至无法分辨期望与绝望。然而,归人的身影却出现了,伴随着欣喜与雀跃,女子紧紧牵住心上人,他终于回来了,他还会离去吗,欢喜与忧虑交织,让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你可不要再把我抛下了。这是眷恋,是爱情的甜蜜;这也是忧怀,是无奈的牵挂。毕竟,有多少男人出征远方,又有多少亲人离别从此音信渺茫。欢喜、失落、担忧、不舍一时都涌上心头,这是男女间的五味杂陈,也是人性中的真情流露。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还有过一段争论。《毛诗序》中认为,这是在赞美周文王对子民的教化,甚至连朱熹也认为这是妇人看到丈夫服役归来,欣喜而作的诗歌。现在,学者们一般认为这是描写夫妻伤别、表达对王室暴政的不满歌谣。
鲂鱼又叫火烧鳊,赪尾就是红尾巴。传说鲂鱼的尾巴不是红色的,只有在劳累时才会变红。这红色如同这个王朝和时代,王政如烈火般暴虐,征伐不断,服役者唯有日复一日,劳累致死。家庭的夫妇之爱,纵然已被无尽的征伐毁灭;但是濒临饥饿绝境的父母呢,他们的死活也不顾及了吗?
全诗就在这样的质问中戛然而止,因为征夫根本无力回答这个问题,他难道不喜爱自己的妻子,难道不眷恋自己的父母吗?无情的苛政摧毁了获取平凡快乐的可能,他已没有选择。《周南·汝坟》在几经忧喜和绝望后发出的质问,虽然化作了结句中征夫的不尽沉默。但沉默不是永恒的,因为人们将在此后不久听到历史所发出的巨大回音:那便是王朝的轰然崩塌。
这位汝水堤岸上的女子,她的身影言行被记入了《诗经》,她的伤心故事却没能让后世有所警醒。在历史的烟尘中,无数如她一般孤苦女子的面容若隐若现,但无一不流淌着痛苦的血泪。
千百年后的宋代,文士梅饶臣竟然在汝水河畔又遇到一个女子,这位汝坟贫女竟同样经历着凄惨的分别。
《汝坟贫女》
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这位汝坟贫女的经历竟然更加惨烈,她眼睁睁看着亲人在眼前消逝,却只能在寒雨中无力呼号,她痛恨自己身为女儿身,虽然活在世上,却没有什么用,就连自己是生是死,也不知如何了结。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杜甫在《兵车行》中写下过这样的诗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在那样凄苦的乱世,生而为人世事维艰,男和女又有什么分别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