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祸起-第9/14页

加入书签
思来想去,总是可疑。

那荒诞的想法,便是更加的挥之不去了。

(五)

自那日之后,李明曦再未召见过沈思逊,只私下叫商瑾宸传了话,要沈思逊细细留意查办襄王与右相的势力。

沈思逊亦未再求见。

那日回府之后,沈思逊带着疑问,拿出三年前兴元帝登基后封他为少府时的册封诏书,仔细一字一字反复核对笔迹,终于发现那些许他三年前未曾注意的端倪——

那笔迹的确与太子李明昭甚为相像,甚至连太子李明昭习惯的顿笔及笔锋也不曾少一个,但在字的接笔处,竟出现了两笔实接。太子李明昭从未有实接的习惯,一向是虚接,而只有暄阳公主李明曦,才会这般写字。

而如今她过于明显的躲避态度,更令他心中那个荒诞的念头更加无限地放大与真实。不过他并不急于去证实。

若为真,一旦被他人察觉后果不堪设想,他自要守护她的秘密,不能让她因此受到一丁点的伤害;若为假,他又何苦亲手掐灭自己这一丝不切实际的希望?

如此这般,也并无不好。

按照原定的计划,李明曦已于次日的朝堂上应允了襄王及右相之言,并当庭斥责了主张出战的大将军商仕泓与左相沈叔烨。但因为每年进贡数量着实过大,李明曦主张进一步修订条约,顺理成章的派了这并不站队又铁面无情的崔知行作为主使臣,三日后出发,前往栖霞国与锦霞国边境的凉风岭做签订谈判。

而商瑾宸,也已经在这几天内按照密信中的方式及李明曦的亲笔诏书,暗自集结了暗军中各部首领。

仔细算来,散落各地约合有十万之众,已非少数,可比起锦霞国那三十几万大军,显然还是以卵击石。

如此看来,便只能兵行险招,以奇取胜。

得知皇帝与儿子的计划,商仕泓并未加以阻拦,只是于儿子出行前夜,遣散所有侍从侍女,独自一人至商瑾宸房间。

彼时商瑾宸正在整理出征的行囊,看到商仕泓的到来,忙放下手上的事,作揖道,「父亲。」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也为了不让秘密不外泄,商仕泓只告知了自家夫人一人,商瑾宸将授命外出,请夫人帮忙配合,作出商瑾宸仍留在家的假象,但却并未言明是何等的秘密差事,也不曾提及过半分风险。至于府中上下与商瑾宸的弟妹,确是皆被蒙在鼓里。

只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即便商仕泓多番安慰称「没有风险」,商夫人依旧担心得紧,自去请了护身符来。

「这是你母亲让为父带给你的。」

自怀中摸出那道护身符,商仕泓递给商瑾宸,「你母亲让为父叮嘱你,出门在外,不可与人交恶,且要隐藏锋芒。」

暖流流过心间,商瑾宸双手接过护身符戴在脖颈。

「请父亲代孩儿多谢母亲。」

商仕泓点头。

「为父此番前来,除了此事,还想给你些叮嘱。」

商仕泓曾同锦霞国的兵将交过几次手,对锦霞国的欧阳家也略有了解。明日商瑾宸便要秘密出征,他想尽自己所能,将所有的经验传授于商瑾宸。

如此,父子两人秉烛夜谈,聊了彻夜。离开前,商仕泓终还是忍不住,抱了抱儿子。

「商家儿郎,世代忠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不同于安慰自家夫人,多年经验,商仕泓深知儿子此去甚为艰险,可他也知道,自己有使命留在这京城。有他手握二十万兵马,襄王与右相总归还是有所忌惮,不会轻易造反。

若商瑾宸此去注定无回,那商仕泓只求儿子不辱使命,慨然就义,方不辱商门世代忠烈之名。

父亲的担忧与不舍,商瑾宸都懂。

「父亲字字教诲,瑾宸铭记于心。」

双膝跪于商仕泓面前,商瑾宸以头触地,「瑾宸不孝,若此去无回,母亲与弟弟妹妹,便拜托父亲操劳了。」

(六)

崔知行离京两日后,定安侯府传来商瑾宸身染重病的消息。

李明曦知商瑾宸是以染病掩盖外出事实,于是当日刚下早朝,她便立刻携了太医令张诚亲自过府探望。谎言既出,她所能做的便是将此事更加坐实。

登门拜访之际,于商瑾宸的内室,她饱含歉疚的当大将军面深作一揖以表歉意。

「这一拜,是为朕当堂斥责大将军,害大将军颜面尽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