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隋炀帝(4)-第3/4页

加入书签
 起初,王世充就知道翟让和李密不会长久,一直等他们自相残杀从中获利。但翟让的死还是让他大失所望:李密天资聪颖果决,但事情做得太过,最终是龙是蛇,不可测也。

 长安陷落后,隋将屈突通一直在负隅顽抗,与刘文静相持一个多月,尽力苦战却势单力薄。慰劳将士,没有一次不落泪,常对左右说:我前后事奉文帝炀帝二主,恩遇甚厚。食君之禄却不担君之忧,吾不为也。然后摸着自己的头颈:当为国家受一刀!

 后来他留下将领桑显和把守潼关,自己向东撤退。结果他刚出发,桑显和就献出城池投降了,刘文静立马派兵追击。措手不及的屈突通只能结阵固守,桑显和对其众说:现在京城陷落,你们全是关中人,家属也都在关中,离开这里还能去哪?众人听完都放下了兵器投降。屈突通自知不免于难,下马向东南(炀帝所在江都方向)再拜痛哭:臣力屈至此,非敢负国,天地神灵可知。被俘虏到了长安,李渊没有杀他,封他为兵部尚书。

 12月,王世充营中几名士兵逃到了李密那里,李密趁机询问了那边的情况。

 王世充正加紧招募军队,还设宴慰劳大家,不知道什么原因。逃兵说。他想偷袭!李密突然反应过来。

 双方已有段时间不交兵,他粮草又快用尽了,怎么还会特意设宴犒赏士卒呢?就是想趁着月色昏暗前来袭城,我差点中了他的计。李密心想。

 于是分兵屯守城池两侧,专门等待敌军。当夜三更,王世充果然来袭,率军攀墙而上,结果被打得大败,伤亡千余人。

 王世充多次与李密交战,输多胜少,兵力越来越薄弱,军队越来越疲乏。朝廷特别派出越王杨侗带领七万多兵马前来支援。李密的存在,为李渊挡住了大量来自隋朝的进攻,为他进入关中争取了时间。

 王世充得到增援后,在洛水以北暂时打退了李密,自以为得势,修造浮桥打算进攻李密的大本营。结果李密趁隋军建桥时突然让敢死队进攻,隋军大乱。这一仗王世充败得十分惨烈,士兵争相往桥上逃命,淹死一万多人。王世充害怕得都不敢退入洛阳,只能往北跑,当夜狂风暴雨天寒地冻,士兵渡河时衣服都湿了,冻死上万人。

 王世充仅和数千人逃回朝中,自己将自己关进监狱中请罪。越王杨侗派人赦免了他,并赏赐黄金布帛美女来安慰他。王世充果然重新振作,收拢了散亡的士兵万余人,但暂时不敢再出兵了。

 李密乘胜追击,占领了洛阳外城,周边郡县也都陆续归降了他。

 此时在江都的炀帝,心中十分清楚中原已经大乱,根本无心北归,每日但求荒淫放纵。修建了一百多个房间,装潢奢华,还装满各路美女。每日与萧皇后和爱妃们依次前往各个房间,酒杯不离口,不醉不归。虽然炀帝醉生梦死,但也难逃内心的焦躁不安,他经常绑着头巾,穿着短衣,游遍行宫每一处,到了夜晚才停歇,唯恐以后没机会再看。

 群臣请求他重返中原主持大局的呼声日益增多,但都被虞世基按下了,江东的百姓渴望御驾已久,而且夏朝大禹的王业就起源于此。于是炀帝下令建造丹阳宫,打算迁都那里。

 粮食都吃完了,加上跟随炀帝在江都的大多是关中人,久居思乡,眼见炀帝无心西归,便起了叛乱的打算。虎贲郎将司马德戡(kān)联合了炀帝宠臣裴虔通宇文智及宇文化及等人一起商议造反的事。宇文化及生性驽钝胆小,吓得脸色都变了,直冒冷汗,迫于他人的压力才答应。

 宇文智及说道:杨广虽无道但余威尚在,如果我们外逃然后举兵,无异自取灭亡。不如从内部直捣黄龙,擒贼擒王,此乃帝王之业。

 618年,4月,乙卯日,天气晦暗,刮风下雨。三更时分,司马德戡聚集军兵数万人,举火为号与城外响应。宇文智及也聚集了一千多人布置在各个街巷,又劫持了宫中护卫。

 看到火光,炀帝问亲信发生了什么事,一旁的裴虔通回复道:草坊失火,正在救了,陛下勿忧。燕王杨倓(tán)察觉事情不对想入宫告诉炀帝,被裴虔通暗中囚禁了起来。

 丙辰日,天还没亮,司马德戡将自己的军队交给裴虔通,用来替换各个门的守卫。裴虔通带领数百骑兵,逼迫殿内守卫放下兵器离开,右将军独孤盛说:陛下在这里,谁敢逞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