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隋炀帝(1)-第5/6页

加入书签
 前太子杨昭死后,齐王杨暕(jiǎn)依照顺序成为了新太子。而后他也变得骄傲放纵,亲近小人,常派手下出宫搜寻美女,后来竟搜到了自己父亲头上。乐平公主曾上奏炀帝,说有个姓柳的女子很是美丽,结果这女子转眼就出现在了杨暕府上——从审美来看,他们确实是亲父子!炀帝知道后大为恼火。而杨暕带着柳姓美女日夜笙歌,到最后也没舍得献给父亲。还有一次他陪炀帝打猎,张弓搭箭唰唰唰,射猎了好多麋鹿。结果他满载而归,炀帝一点没有,顿时很没面子。看着嬉皮笑脸的杨暕,炀帝突然觉得:这哪是我的儿子?看他当太子的样子,倒像是我大哥杨勇的儿子。

 后来御史为了迎合炀帝,一起弹劾了杨暕,揭发了他许多丑闻。包括和姐姐私通;设巫蛊诅咒已故太子的儿子,好让自己能稳坐太子之位等。从此,杨暕的恩宠越来越弱,父子之间的猜忌也越来越深。

 此时的炀帝什么都有了,但还有个执念一直没实现——高丽。当年那个还不是太子的他,亲眼看着隋朝军队大败而归,看着父亲文帝被高丽王写信嘲讽。高丽本来就是商纣王的叔叔箕子的封地,在汉朝晋朝时都是中国的郡县,现在却不愿意臣服,看来是时候了!

 611年,炀帝下令御驾亲征高丽。诏令幽州总管大造舟舰,船工夜以继日的泡在水中,腰部以下都生出了蛆。又下令河南淮南江南修造战车五万辆。还下令募集天下之兵,全部到河北涿郡集合。7月的涿郡,首尾相连的战船长达一千多里。军队和运送武器的人在路上相互奔走,多达几十万人,造成了拥挤堵塞,日夜不停。饿死累死的人倒在路边没人埋,臭气熏天,天下骚动。又征调农夫运送粮草,导致农民失去了耕作时机,田地多半荒废,后来发生了灾荒。百姓没东西吃,加上官府又不断抓他们去从军,很多人只能相互聚集成为寇贼。

 这个时候,有两个未来的枭雄开始崭露头角,一个叫王世充,一个叫窦建德。王世充本来姓支,西域胡人。后来随母改嫁到王家,用了王姓。他性格诡诈口才又好,特别爱读史书和兵法,通晓律令,善于揣测人主的想法。炀帝几次临幸江都,他都阿谀谄媚,把炀帝伺候的如沐春风。担任宫殿监工的他,把行宫建造的金碧辉煌,务求奢华,还经常上贡各种珍宝,颇得宠幸。窦建德是山东大汉,少有侠气,胆力过人,在乡里颇有威望。后来赶上炀帝东征高丽,他毅然决然的想投身报国。但之后看到官府居然强行逼迫百姓从军,弄得很多家破人亡。于是他聚集了数百个无赖少年落草为寇,反抗官府,官府知道后把他全家都杀了。窦建德为人真诚,能够和将士同甘共苦,大家都愿意跟着他,不久人数就超过了万人。

 612年,炀帝起兵百万进攻高丽的平壤城。众军会兵一处,靠着辽水摆开阵势,高丽的军队截断水流,不让隋军渡河。左将军麦铁杖说:男子汉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宁可夭折在冲锋的路上,也不能老死在儿女的怀中!于是率领敢死队冲在最前,可是炀帝督建的浮桥太短,根本到不了对岸。隋军十分骁勇,争相跳进水中与岸上的敌人作战。高丽兵利用岸上的高度进攻,隋军无法登岸,死伤惨重,麦铁杖也舍身殉国。炀帝只得退军,从新造好浮桥,这回打的高丽军大败,死伤一万多人——其实第一次的伤亡本没有必要,发现准备不利就该果断撤军,炀帝的带兵水平可见一般。

 各军乘胜进攻,到达了高丽的门户——辽东城下。炀帝告诫诸将,第一,我们是仁义之师,要建立好名声,但凡城内有人投降,就不可滥杀。第二,凡是进军行止,全部都要上奏由朕裁定,等到回复后才能执行,不得擅自做主。这两个指令都很完美的踩中了兵家大忌。之后进攻辽东城,城池马上就要陷落了,高丽人只得投降。后来发现只要提出投降隋军就不进攻了,这么好用的功能高丽人当然不能放过,一看打不过就说要投降,一边说投降一边还进攻。加上各个将领凡事都要先上书询问才能决定,也不确定是该攻还是不该攻,延误了战机。隋军大乱,如此再三,辽东城久攻不下,炀帝只能先返回**城指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