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隋炀帝(1)

加入书签


隋炀帝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除掉他的弟弟杨谅——手握重兵且随队多次出征,是个巨大的威胁。他用文帝留下的玺书征召杨谅入朝,但忘记了文帝是个疑心重的人。之前,文帝为了防止将来有人跟他当年一样把持朝政,曾与杨谅暗中约定:倘若用玺书征召你入朝,我会在敕字的旁边加上一点。如果没有,就说明不是我的旨意。于是杨谅没有上当,连夜调动军队准备造反。

 杨谅的谋臣王頍(kui)建议他长驱直入,直取都城长安:我们现在所统领的将士,家属都在函谷关以西(陕西)。而我们现在地处函谷关以东,所以应当直取都城。如果只是想在山东附近割据,就应当任用关东人。优柔寡断的杨谅没有采纳这条建议,而是选拔出了一批骁勇善战的骑兵,戴着女人用的头巾,诈称是自己的宫人要返回长安。掌管城门的人没有察觉,被杨谅偷袭占领了蒲州(山西南部,与陕西隔河相望),并马上得到了城中豪杰的响应。蒲州的守将发现有变故,赶紧翻墙向长安逃跑。

 此时的杨谅理应迅速进军长安,趁通风报信的人没赶到打一个措手不及,但鼠目寸光的他却选择了固守蒲州。而杨素已率领着轻骑五千,前来偷袭蒲州。他特别选在了夜晚渡河,命令在船上多多放置湿草,以免踩踏在上面发出声响,又命令士兵口中含着木片以使大家都不能发声。安然渡河后,等待天亮发起全军突袭,一举攻克了蒲州。出征时,他曾公布自己打算击溃叛军的时间,结果与他预估的一模一样。

 后来杨谅带领十多万军队屯兵高地,长达五十里。杨素命令自己手下与他直接对垒,排开阵型。自己则带领突击队暗中进山,沿着崖谷进军。突击队的士兵都忌惮对方的强大,大都不愿出战,都想留下来守军营。嗜杀的杨素故技重施,立刻将想留下防守军营的三百人叫出来,全部处死。再命令选拔出战的人,这回可没人敢留下了。于是他率领着这些士兵暗中进军,突然袭击杨谅的北面,直指营区,对方还不知道这些士兵是从哪过来的就被杀死了,伤亡数万人。

 杨谅十分害怕想退兵,碰巧这时下起了大雨。王頍建议:杨素孤军远征,现在兵马都已经疲惫。只要咱们率军突击,以现在这个情势必能够获胜。如果敌人还在而我们撤退就是示弱,不光打击将士们的斗志,甚至会造成局势的崩溃。杨谅不听,带兵退守。杨素趁机进军围攻,大破杨谅,俘虏了他。

 王頍逃入山中,预备逃奔突厥,没想到道路塌方了。他自知不免于难,对自己儿子说:我的文韬武略不输杨素,可惜遇到庸主,言论多不被采纳。我不能接受被俘虏,招来胆小无能的骂名。我死之后你要小心逃命,千万不要去投奔那些亲戚故旧。说完之后就自杀身亡了。他的儿子因为好几天没有东西吃实在太饿了,只能投奔自己原来的老友,果然被朋友出卖给了官府最终被俘。后来官府通过王頍儿子挖出了他的尸身,枭首洛阳。

 群臣上奏要处死杨谅,炀帝不许。最后除掉了他的爵位废为平民,终身幽禁。

 当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两人情爱甚笃,文帝曾对皇后发誓绝不与其他女子再有子嗣。他曾自豪的向百官炫耀说:前代君王妻妾成群,导致正妻生的的嫡子与侧室生的庶子夺权争位,倾覆了社稷。朕可不一样,五子同母,都是亲兄弟,可以高枕无忧了。结果老大杨勇和老四杨秀被老二杨广害死,老三杨俊被文帝猜忌而死,老五杨谅造反老二杨广被终身囚禁,老二杨广最终惨死成了亡国之君。这五个生来就站在天下之巅的兄弟,彼此相互猜忌,自相残杀,没有一个善终的。

 文帝当初的判断有理可据,只是他到死也没有想清楚,自古帝王家的斗争从来都不是因为长幼嫡庶,而是因为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是利益使得兄弟反目,是利益使得父子成仇。若是在寻常百姓家,在一对严父慈母的谆谆教导下,相信杨勇杨广杨俊杨秀杨谅会成为五个相亲相爱的好兄弟——至少也不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他们所处的名位的错,就像隋朝最后一个皇帝皇泰主临死前所说的那样:只愿来生不复在帝王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