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大官窦毅的女儿,得知文帝杨坚篡周的消息,大骂:恨我不为男儿,不能挽救周家危难!窦毅赶紧捂住她的嘴,你再乱说,下一个灭族的可就是我们窦家了。不过窦毅很欣慰,对她的见识气度也很欣赏。一个小女孩家,能有如此的胆识,确实值得骄傲,看来我要给你找个好丈夫了。等她长大,窦毅将她嫁给了唐国公李渊,也就是后来的唐高祖。先后生下了太子李建成,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和败家子李元吉。
文帝能够夺取天下,两大谋臣苏威和高颎(jiong)功不可没。苏威勤于公事,志存远大,文帝常说:苏威要是没遇到我,无处进谏忠良之言,我没得到苏威,无法施行治国之道。苏威手中常捧一卷《孝经》,说天下书籍读这一本足以——可惜在不久的将来,在那个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我们这位大孝子可以说既不忠也不孝,纯纯的伪君子,而他手捧的《孝经》也在战火中烧焦了早已迂腐泛黄的最后一页。
相比之下,高颎就要贤良的多。在文帝还一无所有的时候就毅然决然地跟着他,愿受杨公驱驰,犬马之劳,纵使我们大事不成,不过灭族而已!等文帝富有四海,高颎立刻上表让贤,深避权位,文帝深受感动。
苏威和高颎两人同心协力,大小政令刑案,都和文帝反复商议而后施行。在二人的才华与文帝的贤明之下,不到几年,天下大治。像兵部曾上书:当今郡县,比古时要多一倍,官吏士兵也多一倍,可平民百姓却不见增加。造成了很多虚职,白白领取俸禄。民少官多,好比十只羊却有九个放牧的人。所以恳请裁撤多余的职位,合并小郡小县为大郡县,为国家节省冗员的费用。苏威也附议,于是文帝通过了他们的建议。
6月,文帝下诏规定:以后太庙祭祀必依照《礼经》,朝会的衣服以红色为尊贵,军服和百姓日常穿的衣服则是采用黄色。另外之前屡经战乱,藏书典籍大多丢失,北周时才刚满一万卷。于是文帝下令向天下藏书之家购求前代遗留书本,每献一卷书给绢布一匹。
独孤皇后,就是那句大势已然,骑虎之势,不得不下的始作俑者。本名独孤伽罗,家世显赫,谦卑待人,雅好读书。讨论事情意见总与文帝心有灵犀,深受宠爱。文帝每次上朝,独孤皇后都与他并辇而行(辇类似轿子)一直送到大殿门口。她还派宦官监督文帝的言行,但凡有过失,她都第一时间进谏。大都督崔长仁,她的表哥,犯法当斩。文帝想看在她面子上赦免,她却坚决反对:国家之事,岂可因私废公?最后还是将崔长仁正法了。
不过人无完人,她还是有个小缺点——好吃醋。有次文帝在宫里看上一个容貌美丽的女子,十分喜欢便宠幸了她。这可把独孤皇后气坏了,当即赐死女子。文帝大怒,但大怒的文帝发泄方式也很英武——离家出走,边走边哭,随意乱走。像小孩似的沿着山谷小道竟然走了二十多里。百官吓得六神无主,平常的夫妻吵架劝一劝也就罢了,这皇帝和皇后吵架劝不好可是要家破人亡的。最后还是宠臣高颎和杨素快马加鞭,找到了虚弱的文帝。此时的他双眼哭肿,委屈地仰天说道:
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啊!
高颎和杨素对视了一下,这哪是自由的问题,这是您老人家好色被老婆抓到的问题啊。不过您是皇帝,作为臣子的我们得劝您回宫。于是高颎拉住缰绳苦谏道:社稷为重,陛下怎能因为一个妇人而轻视天下?后来这句话传到了独孤皇后的耳中。当初高颎是她家的常客,她也一直非常尊敬他,但听到他居然说自己就是个妇人,火冒三丈的她开始怀恨在心。在不久的将来,在废立太子的纷争中,她开始不断挑拨高颎与文帝的关系,也导致了高颎最后悲惨的结局。不过现在看来,这句话说的完全可能不是独孤皇后而是那位被赐死的女子,不过历史本身也都是被这种误会推着走的。但对于当时的文帝来说,这句话还是起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他返回宫里,刚进门就看到了一直站在那里的独孤皇后。看到丈夫归来的她也赶紧一叩首,二流泪,三谢罪。在高颎杨素等人的调解下两人终于和好如初,摆设酒宴,尽兴而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文帝能够夺取天下,两大谋臣苏威和高颎(jiong)功不可没。苏威勤于公事,志存远大,文帝常说:苏威要是没遇到我,无处进谏忠良之言,我没得到苏威,无法施行治国之道。苏威手中常捧一卷《孝经》,说天下书籍读这一本足以——可惜在不久的将来,在那个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我们这位大孝子可以说既不忠也不孝,纯纯的伪君子,而他手捧的《孝经》也在战火中烧焦了早已迂腐泛黄的最后一页。
相比之下,高颎就要贤良的多。在文帝还一无所有的时候就毅然决然地跟着他,愿受杨公驱驰,犬马之劳,纵使我们大事不成,不过灭族而已!等文帝富有四海,高颎立刻上表让贤,深避权位,文帝深受感动。
苏威和高颎两人同心协力,大小政令刑案,都和文帝反复商议而后施行。在二人的才华与文帝的贤明之下,不到几年,天下大治。像兵部曾上书:当今郡县,比古时要多一倍,官吏士兵也多一倍,可平民百姓却不见增加。造成了很多虚职,白白领取俸禄。民少官多,好比十只羊却有九个放牧的人。所以恳请裁撤多余的职位,合并小郡小县为大郡县,为国家节省冗员的费用。苏威也附议,于是文帝通过了他们的建议。
6月,文帝下诏规定:以后太庙祭祀必依照《礼经》,朝会的衣服以红色为尊贵,军服和百姓日常穿的衣服则是采用黄色。另外之前屡经战乱,藏书典籍大多丢失,北周时才刚满一万卷。于是文帝下令向天下藏书之家购求前代遗留书本,每献一卷书给绢布一匹。
独孤皇后,就是那句大势已然,骑虎之势,不得不下的始作俑者。本名独孤伽罗,家世显赫,谦卑待人,雅好读书。讨论事情意见总与文帝心有灵犀,深受宠爱。文帝每次上朝,独孤皇后都与他并辇而行(辇类似轿子)一直送到大殿门口。她还派宦官监督文帝的言行,但凡有过失,她都第一时间进谏。大都督崔长仁,她的表哥,犯法当斩。文帝想看在她面子上赦免,她却坚决反对:国家之事,岂可因私废公?最后还是将崔长仁正法了。
不过人无完人,她还是有个小缺点——好吃醋。有次文帝在宫里看上一个容貌美丽的女子,十分喜欢便宠幸了她。这可把独孤皇后气坏了,当即赐死女子。文帝大怒,但大怒的文帝发泄方式也很英武——离家出走,边走边哭,随意乱走。像小孩似的沿着山谷小道竟然走了二十多里。百官吓得六神无主,平常的夫妻吵架劝一劝也就罢了,这皇帝和皇后吵架劝不好可是要家破人亡的。最后还是宠臣高颎和杨素快马加鞭,找到了虚弱的文帝。此时的他双眼哭肿,委屈地仰天说道:
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啊!
高颎和杨素对视了一下,这哪是自由的问题,这是您老人家好色被老婆抓到的问题啊。不过您是皇帝,作为臣子的我们得劝您回宫。于是高颎拉住缰绳苦谏道:社稷为重,陛下怎能因为一个妇人而轻视天下?后来这句话传到了独孤皇后的耳中。当初高颎是她家的常客,她也一直非常尊敬他,但听到他居然说自己就是个妇人,火冒三丈的她开始怀恨在心。在不久的将来,在废立太子的纷争中,她开始不断挑拨高颎与文帝的关系,也导致了高颎最后悲惨的结局。不过现在看来,这句话说的完全可能不是独孤皇后而是那位被赐死的女子,不过历史本身也都是被这种误会推着走的。但对于当时的文帝来说,这句话还是起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他返回宫里,刚进门就看到了一直站在那里的独孤皇后。看到丈夫归来的她也赶紧一叩首,二流泪,三谢罪。在高颎杨素等人的调解下两人终于和好如初,摆设酒宴,尽兴而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