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以“通灵宝玉”为鉴-第2/3页

加入书签
    看了这一段,归妹忍不住赞道:“余最服者,便是虞山公这写人的外貌,明明是写的黄台极,看面上却真的似在写个女儿家。”

    众人都笑,归妹再道:“这头上一个鼠尾辫,改成一个漆黑油光的纂儿,确乃神笔!”

    宝玉一面看,一面问:“姐姐可大愈了?”

    宝钗抬头,只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含笑答说:“已经大好了,倒多谢记挂着。”

    说着,让他在炕沿上坐了,即命莺儿斟茶来。

    一面又问老太太、姨妈安,别的姊妹们都好。一面看宝玉头上戴着缧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白狐腋箭袖,腰系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著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再看了这宝玉的打扮,归妹摇头道:“只这衣服,便是皇帝规制,不怕人看去?”

    虞山回答:“世人看书,皆不爱看这衣着打扮,况且就算看过,又有几人能看明白这是皇帝规制?”

    归妹道:“也只有虞山公这礼部尚书有此功力,不过只这一个秋香色,便是只有皇帝可穿的,如何隐瞒得过?”

    虞山道:“小说而已,不需我说,别人也会替我辩解,此游戏笔墨耳!哈哈哈哈!”】

    大家还是不太确定,不过好在外人不知道这书是谁写的,就算看出不妥之处,也没什么大碍。

    便继续看:

    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

    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

    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内衔下。

    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废眼光,亦非畅事。故今只按其形式,无非略展些规矩,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可阅。

    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左为犭,右为亢)蠢大之物等语之谤。

    通灵宝玉正面是:

    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背面篆文:

    一除邪祟

    二疗冤疾

    三知祸福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这便是大石所化之通灵玉了?”

    慧明道:“正是。”

    “如何想出来的?”

    “我华夏史书,自女娲造人,炼石补天开始,到燧人氏钻木取火,到,神农尝百草,轩辕黄帝调历法,定甲子,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再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无不是在传递我华夏祖先之奋斗精神!

    预知大道,必先读史,经史子集,明史之重要,后人方可以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