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作者也坦率地指出:尽管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们热衷于学习日本,甚至在日俄战争中支持日本,但是「日本人反应冷淡傲慢,很多留学生因此受到伤害」。所以发生了「留学生来的时候是亲日派,回国的时候是反日派」的现象。他还特别指出了表面上自称为孙文的朋友、对孙文的革命活动予以支持的一部分人,其「意图在于利用他(孙文)侵略大陆」。
第三,作者在全书的叙述中,对文化予以特别的关注,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包括与日本有密切联系的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而作者尤其重视在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中起到了特殊作用的那些人,特别是鲁迅,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众所周知,鲁迅有过留学日本的经历,一方面受到指导教授藤野严九郎的悉心教导,终生都尊敬藤野先生。鲁迅回国后在从事文学创作与文化战线的斗争时,又得到了日本人内山完造的帮助。所以他认为,「日本人的长处是对一件事情名副其实地拼命,就是那种认真劲儿。我承认他们最近有些相反的举动,但是必须承认他们的认真。中国可以排斥日本的一切东西,但是不能排斥日本人认真的优点。不管发生什么事,必须学习这一点」。这的确是一针见血的认识。但是,作者也不吝笔墨地描写鲁迅强烈批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与侵略者进行不懈斗争的精神。
正是在这样的描写后,作者提出:「21世纪的日本将和中国保持什么样的关系?会像本书中所描写的一百年前的日本那样,对迅速成长的中国感到威胁并敌视它吗?还是能和不随波逐流、加深与中国人交流的那些日本人一样,拼命地认真地从平等的角度去构筑两者的关系呢?了解日本和中国的历史,从中学习,不拘泥于任何偏见和既成的观念,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真实的中国——我们面临着许多的课题要解决,而中国确实是一个充满了魅力的社会。」我想,这也是对所有日本人提出的应思考的问题吧!而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了解这样的日本学者的历史认识,也是很有意义的吧。
综上所述,我觉得作为中国的读者,读一读日本学者关于这一段在我们看来似乎是「耳熟能详」的历史的描述,还是很有启示的。
最后,作为历史学者,我对书中经常出现的「以古喻今」或「借古讽(颂)今」的写法则有些不同的看法。当然,研究历史的目的并非就事论事,历史研究的鉴今意义当然也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历史与现实并非简单的重复或轮回,其借鉴的意义也并非那样直接。历史学者的责任,第一是要将历史上发生的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第二是从中思考对将来有益的经验与教训,第三则是将诸多的历史现象提升到历史哲学的高度加以分析。如此看来,对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不妨思考得更谨慎一些。
步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1年12月!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第三,作者在全书的叙述中,对文化予以特别的关注,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包括与日本有密切联系的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而作者尤其重视在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中起到了特殊作用的那些人,特别是鲁迅,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众所周知,鲁迅有过留学日本的经历,一方面受到指导教授藤野严九郎的悉心教导,终生都尊敬藤野先生。鲁迅回国后在从事文学创作与文化战线的斗争时,又得到了日本人内山完造的帮助。所以他认为,「日本人的长处是对一件事情名副其实地拼命,就是那种认真劲儿。我承认他们最近有些相反的举动,但是必须承认他们的认真。中国可以排斥日本的一切东西,但是不能排斥日本人认真的优点。不管发生什么事,必须学习这一点」。这的确是一针见血的认识。但是,作者也不吝笔墨地描写鲁迅强烈批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与侵略者进行不懈斗争的精神。
正是在这样的描写后,作者提出:「21世纪的日本将和中国保持什么样的关系?会像本书中所描写的一百年前的日本那样,对迅速成长的中国感到威胁并敌视它吗?还是能和不随波逐流、加深与中国人交流的那些日本人一样,拼命地认真地从平等的角度去构筑两者的关系呢?了解日本和中国的历史,从中学习,不拘泥于任何偏见和既成的观念,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真实的中国——我们面临着许多的课题要解决,而中国确实是一个充满了魅力的社会。」我想,这也是对所有日本人提出的应思考的问题吧!而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了解这样的日本学者的历史认识,也是很有意义的吧。
综上所述,我觉得作为中国的读者,读一读日本学者关于这一段在我们看来似乎是「耳熟能详」的历史的描述,还是很有启示的。
最后,作为历史学者,我对书中经常出现的「以古喻今」或「借古讽(颂)今」的写法则有些不同的看法。当然,研究历史的目的并非就事论事,历史研究的鉴今意义当然也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历史与现实并非简单的重复或轮回,其借鉴的意义也并非那样直接。历史学者的责任,第一是要将历史上发生的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第二是从中思考对将来有益的经验与教训,第三则是将诸多的历史现象提升到历史哲学的高度加以分析。如此看来,对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不妨思考得更谨慎一些。
步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1年12月!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