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应用市场之战:BAT 如何争夺移动互联网的「新船票」?-第3/4页

加入书签
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搜集破解版的应用,91手机助手俨然成为了中国区的应用商店。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由于当时市面上的iPhone都是水货,所以91手机助手干脆把水货手机经销商当成了重要的推广渠道,甚至开发了「批量安装」这个功能,水货手机经销商只要把iPhone和电脑一连,一台配置了大多数中国用户必用软件的破解版iPhone就装好了,这种水货+预装的方式,使得91手机助手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一个事实上的应用分发渠道,只是由于当时iPhone的绝对数量较少,所以尚未显其锋芒。

或许是由于和91手机助手的「分离」,2010年熊俊创办了「同步推」,并获得了蔡文胜和创新工场的投资,这同样是一款以推送iPhone应用为核心的软件。在当时的诸多免费软件中,91助手是较早商业化的一款,因此也是一个快速迭代有保证的软件。当时的一些小迭代甚至熊俊简单测试就可以

(touwz)?(com) 林军上线,这样自然不免有Bug,但是随后下一个版本就会快速修复,这反而成就了91的好口碑。根据估计,国内的iPhone用户中有90%的人会使用91手机助手。

其中,最牛逼的是在2009年,经过马化腾同意,腾讯甚至选择91助手,优先发布最新版本的移动QQ。这一做法可以说一举奠定了91手机助手在当时应用分发中主渠道的地位,一种新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初具规模。

就在马化腾选择91手机助手做为QQ发布主渠道的那一刻起,91开始了成为巨头猎物的生涯。

2008年经济危机后,网龙股价一度跌到了三四块港币。财报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网龙的净利是6640万人民币,同比减少42.4%。里面的主要问题在于,网龙六成左右的收入来源于端游《魔域》,而这款游戏的推出时间是2006年,网龙上市该游戏的生命周期进入中后期,而网龙之后推出的其它端游无一比得过它。

核心收入降低,基建投入增加,内部开始裁员和整顿,使得网龙的整个状况出现了巨大的动荡。而网龙希望91团队能尽快盈利,但在2008年的时候无线事业部的月收入仅几万元,而对应的整个团队则有300多人之众。

据说,当时腾讯的人就住在网龙附近的酒店里,挖完了游戏的人,就开始挖无线的人。

当时,时任网龙CFO的胡泽民临危受命,接管91团队。然而,起初成效并不明显,人员继续流失。胡后来向沸腾新十年回忆说,2009年有一次星期天,他如往常一样出门去打羽毛球,正开车时接到一位同事的电话。同事说,Joe,刚才腾讯又派人过来了,又有一个员工要离职了。顿时,胡泽民感觉到胸中一股热流冲向大脑,整个人懵掉了,差点撞到了前面的车。

这种被动无比的局面让胡泽民开始反思一个问题,如果91事业部持续不能商业化,不能创造收入,哪里挡得住人才外流的脚步。于是,他开始力主推动91部门的商业化进程,在商业和收入模式上做尝试。

首先,他调整了部门业务,把不想要的项目全部砍掉;其次,他一个个找员工谈话,只聊三件事:能不能赚钱,能不能带来流量吸引新增用户,能不能与外部交换流量、做品牌和友链合作。

胡泽民当时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收入。这既是稳定军心的手段,也能让91敢于在运营上投入更多资源,比如购买带宽,购买优质内容。而这些投入又能带来更多的用户,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而要增加收入,首先要对外融资。但在这个时候,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已经隐隐然到来,熊俊为代表的一批早期移动生态的人才备受关注,纷纷出走。然而,这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91提前布局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因为当时国内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并没有大牛人物,反而熊俊这样做出了具体成绩的实力派成为各家交相关

林军注的对象,风雨飘摇间的网龙意识到,91既可能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也可以变成他们无法驾驭的围猎对象。

熊俊的离职从某种程度上对成就他个人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做为91团队的开创人物,他和苹果的影响力比陈翀带的安卓团队,熊贵诚带的商务团队都要大。所以,熊俊离去的一个直接反应是准备投91的经纬产生了退却之心,而91的母公司网龙本身就是IDG的投资项目,所以当时IDG和经纬都有投91的计划,但在尽职调查中出现熊俊离职事件,这让经纬表示要退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