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矮大紧先生,高晓松老师曾经做过一个系列节目,讲的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奇书,叫做《金瓶梅》。
听见这本书的名字,很多男人都会会心地一笑,但我敢打赌,笑了的男人可能都是没看过这本书,或者只挑了其中一些章节看了的,因为性描写不到全书百分之一的《金瓶梅》根本就不是一本新婚夫妇床上生活指南,而是一部明朝市井生活最真实,最直白的经典描述。
可是我今天要讲的是高大上的美利坚合众国,为啥要提到《金瓶梅》?原因也很简单,虽然《金瓶梅》的作者根本不知道未来世界会有一个美国。
但他确实在这本书里描写了一个现象,而这个现象所揭示的问题,恰恰是催生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兰亭笑笑生在《金瓶梅》里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在这本书的第十六回,大美女李瓶儿死了丈夫,她想改嫁给大流氓西门庆,就对西门庆说:「奴这床后茶叶箱内,还藏着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你明儿都搬出来,替我卖了银子,凑着你盖房子使」。
所谓的蛛丝马迹,就是这段话了,因为它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这个信息就是那时候胡椒很贵,和沉香这种高大上的商品是一个等级的。
家境豪富像李瓶儿这样的,也把它当作贵重物品来储存,卖掉80斤胡椒得到的钱,可以作为西门庆这个富豪盖房子的部分资金,现在你要是出去卖80斤胡椒,估计只能买一个马桶盖,还要趁着打折的时候去买。
如果我们顺着这条线索追下去,你就会看到,推动人类近代历史发展,并演变出波澜壮阔一幕的,其实本质上就是「胡椒很贵」这四个字所代表的经济和地域现象。
而我们这本书的主角,有着新罗马帝国称号的美利坚合众国,也恰好是在这几粒小小胡椒推动之下,顺势创造出来的一个大帝国。
那么,胡椒是如何推动历史并且创造出美国的?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玩意儿到底是啥,胡椒,还有大料,花椒,桂皮,肉蔻,茴香等等这些东西,在古时候,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香料」。
当今社会,你说你买不起猪肉,也许是真的,但你要是说你买不起一小把胡椒或者八角,那只能说明你媳妇儿太厉害了,把你的口袋搜刮得比你的脸都干净。
可是在中国古代,这些东西还真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那时候大部分香料都是进口货,胡椒胡椒,这个胡字就是外国的意思,你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不是咱们中国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古时候,几乎所有香料的原产地都是在东南亚,比如今天的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等,千里迢迢,还要经过海运才能来到中国内陆的各种香料自然是要价很高。
不过呢,贵不贵这事儿也要看和谁比,比起15世纪的欧洲,香料这玩意在我们同时代的明朝那价格就公平多了。
在15世纪的欧洲,你可能会看到下面这种奇特的现象,就是一个农民用若干头牛换了一小袋黑乎乎的东西,然后在城里用这袋东西换了一所房子,这神奇的,黑乎乎的东西自然就是胡椒。
十五世纪的欧洲,一粒胡椒在很多时候,可以当作同样体积的金子使用,在某些时候,甚至一粒胡椒可以换一枚金币,你没听错,我也没说错,就是一粒胡椒换一枚金币,不是一把。
换句话说,它的价值远远地超过了黄金,因为它可以换到体积和重量都比它大很多的金子,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当时东西方胡椒的差价,经常达到惊人的一万倍以上,这样的价格,只能用八个字形容,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所以,《金瓶梅》里李瓶儿私藏的那八十斤胡椒当时如果拿到欧洲,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富豪了,也就没有什么陪嫁不陪嫁的问题了,反而李瓶儿要仔细掂量一下,像西门庆这样的货色,到底值几颗胡椒?
那么,为什么那个时候这些东西在欧洲这么贵?答案也很简单,不需要任何经济学家,只需要套用一句我们古代的谚语就可以解释,那就是「物以稀为贵」,简简单单,就是两个原因:需求大,东西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