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1. 人体骨骼里的秘密信息

加入书签


法医,面对一具很可能看不出外貌的遗体,知道它活着时候的身份非常重要。不过很多时候,当尸体变得只剩白骨,辨认难度非常大。但是!法医们是不会被这些困难打倒的,相貌还原这种看似很逆天的技能,只要联合解剖学家、古人类学家,想知道白骨原来的样子,这都不是事儿。

通过颅骨还原人的相貌,这种看似很新奇的技能早在大清国还没灭亡的时候就有。1877年,清朝光绪三年,贝尔成立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左宗棠收复新疆,日本处于明治维新期间......就在这全世界都很努力的年头,德国一名不太出名的解剖学家沙夫哈森最早提出了根据头骨来还原生前容貌的想法,他认为,人脸上的软组织的厚度是有规律的,只要知道头部各处的软组织厚度,就可以推测出头骨所有者生前的容貌。可是这位名字本来就不顺嘴的老师竟然没有实际操作一番,或许这就是他不出名的原因。直到6年后的1883年,德国的另一名学者威尔克才对13具男尸的头面部软组织进行了厚度测量(看来13在欧洲果然是个不吉利的数字)。

头骨为什么能比较精确地还原人的相貌呢?根据该领域的大师格拉西莫夫的理论,头骨与面部之间的关系有四个特点。第一,每个人的头面部都是由皮肤、肌肉等软组织包着头骨形成的。头骨是容貌的构架,就像房子的四梁八柱,五官和头面部的软组织附着在头骨的相应部位上,形态受头骨各部位形态和结构关系的影响和制约。第二,人在变胖变瘦过程中,除面颊部变化较大以外,其余部位的软组织厚度,比较恒定。也就是说,胖子其实就是腮帮子胖,鼻梁、眼眶、额头、耳朵一般都不会堆积脂肪。所以朋友们还是尽量减肥吧,以免未来的人类学家无法复原出你的真实相貌,那可就真是「一胖毁所有」了。第三,通过研究,头骨可以反映出面貌随着年龄的变化和不同性别、不同种族的特征。第四,成年人的头骨个体形态比较恒定,很难发生变化。因此,根据这些固定的特点,用头骨来复原亡者的生前容貌是可行的。

不过,真正让颅骨还原技术大显身手的事件还要感谢欧洲近代音乐之父、西方音乐史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赫是德国人,出身于一个不折不扣的音乐世家,这个家族从16世纪开始,300多年来出了52位音乐家,巴赫本人的20个孩子中也有4名音乐家。或许是这一家人都太沉迷于音乐了,对时间和空间的记忆都比较差,竟然没有人按时祭拜,以至于到了100多年后的1895年(巴赫仙逝于1750年),德国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要翻修,教堂附近的墓地也要扩建,巴赫的坟墓要迁移,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巴赫坟墓的具体位置已经无法辨认。巴赫活着的时候知名度并不高,死后50年几乎就被粉丝们遗忘,可是死后100年左右又被大伙儿捧上神坛,成为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到了翻修墓地的时候,有些知情人士模糊地记得,巴赫埋在一号地块,棺材是橡木的,距离教堂南门非常近。人们费了很大力气,才找到一具貌似巴赫的老年男性尸骨,该尸骨的颅腔的脑容量为1479.5毫升(接近!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