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太后薨殁-第2/3页

加入书签
    接骨外加伤药,收了八文钱。

    正好是脚夫两天的工钱。

    李常笑从开业之初,就标明了价格,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一来,行医只是爱好,不能反客为主。

    二来,杜绝道德绑架,以免坏了邻里关系。

    三来,义陵城中的医馆不止他一家,犯不着瞎出风头。

    除此之外,李大夫每天中午还会闭馆一个时辰,作为午休时间。

    雷打不动睡上一个时辰,寒暑都是这般。

    街坊邻居不知道内情,觉得新奇。

    以为小李大夫闭门研究医术,心中的佩服更甚,难怪年轻轻就有这般医术。

    受此激励,他们回家后,开始“鼓励”起自家娃儿。

    一时间,鞭笞声,哭嚎声传遍街巷。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有鬼登门。

    每到这时,李常笑都会取出一块香瓜,还有一把瓜子,美滋滋地品鉴起来。

    这家的娃儿哭得假,力道轻了。

    那家的鞭笞声太小,快换一根。

    ……www.

    日子一天天过去。

    孺子四年。

    王氏一族的名声已经彻底臭了。

    若非有王太后看顾,还有护卫拼死保护,那些人嫌狗厌、惹是生非的王家子弟,走出门都得被愤怒的百姓创死。

    新野侯王琰离世,这种势头越来越猛。

    朝中老臣见此一幕,大为欣慰,对王氏的警惕放下许多。

    无需他们出手,如今的王氏已经成了过街老鼠,未来指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王太后倒是几番出手,试图挽回王氏一族的形象。

    她不惜下旨,剥夺了几名族人的爵位和官职。

    倒是让门风清正了一时。

    可不足半月,立刻又有更加混账的家伙冒出头,如雨后春笋一般。

    王太后觉得心累,最后干脆放任了。

    相比之下,王凉的表现就出色地多。

    无论是受过王氏子弟压迫的长安百姓,还是那群敌对王氏的朝堂官员,在面对王凉时,又是另外一种态度。

    “古君子之风,当世儒者表率”

    这是太学山长,当代大儒曾岑对王凉的评价。

    王太后对这位自家子侄,也大为看好,希望他能重新接过王氏大旗,振兴家业。

    正因如此,王凉的职务在这四年间,扶摇直上。

    官至大司马,手握长安武备。

    ……

    孺子六年,八月。

    王太后病倒了。

    太医们几经救治,却无能为力。

    作为大汉最传奇的太后,她亲历天汉,阳朔,元鼎,建宁,初元,孺子六朝,见证了大汉的兴衰。

    建宁帝驾崩后,临朝十三载,一手扶起王氏这个庞然大物。

    她无疑是朝野争议最多的一代帝后。

    可在今天,王太后也到了大限之日。

    她气息微弱,身旁坐着王凉,还有孺子帝。

    她先是将孺子帝喊到身旁,摸着对方的脸,忧切地叮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