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愿者上钩-第2/3页

加入书签
    “咱家深知,伯爷或许无能信赖。既是如此,请伯爷道明人选,能成与否,可容你我商榷。”

    若上一句话是深明大义,这句话就称得上谦卑了,哪怕李匡不喜阉人,却也相当受用。

    他思略再三,可脑子里并没有多少关于皇子的印象。

    毕竟元鼎朝的前二十年,一直都是太子稳居储位,李匡从未考虑过拥立皇子的事。

    心里是这般想,李匡没有表现出来,他打算听听阴疑的想法,再做决定。

    明面上,李匡以退为进,将机会留给阴疑,算是抬了脸面,姑且论作一番人情。

    阴疑心里如明镜,可他心底却是有想法,倒也不退却。

    相比顾左右言他惹人芥蒂,阴疑直接切入主题。

    “咱家以为,当立皇七子刘渠。”

    此话一出,李匡稍皱眉头,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淮安王?”

    阴疑点头表示肯定,“伯爷不知,数月前,大殿中……”

    接下来的时间,阴疑讲明了当日陛下,对淮安王妃的宽容,以及专程打听淮安王府的事。

    一丝一毫,没有隐瞒。

    李匡听完全程,倒没有全信。

    他的脑中略过关于淮安王的印象。

    “生母低微”

    “外放封地”

    “娶王氏女”

    这每一点,似乎都能透露出些许意味。

    生母低微,意味着外家孱弱,不会如同魏家那般心存谋反。

    外放封地,意味着久离京城,对京城世家不熟络,根基浅薄。

    娶王氏女,这本来没什么,可联想到“王氏献鼎”一事,倒是解释了天子的偏颇。

    很快,李匡皱起眉头。

    “魏郡王氏,本伯记得,第二任梁王妃也出自魏郡王氏。”

    阴疑颔首表示赞同,他知道李匡的顾虑。

    “王氏能否坐大,尚在其次,可梁王身为陛下胞弟,是唯一在世的先帝子嗣。若得梁王支持,则宗室安矣。”

    说完这些,他悄悄上前,在李匡的耳边低语。

    “伯爷若不放心。大不了你我盯紧些,一旦魏郡王氏动了心思,手中握有秘卫与南卫,大军出动,覆手可灭。”

    见阴疑都说到这份上,李匡心里的疑虑也消了大半。

    毕竟阴疑若与淮安王有私交,犯不着提及将要成为后族的魏郡王氏。

    李匡也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既然打定主意,便不会犹豫。

    “就依阴公公之言,请皇七子入宫。”

    闻言,阴疑的脸上露出笑容,手中的拂尘一甩,做出行礼的姿势。

    “从今往后,伯爷与咱家,算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嗯。”

    李匡应了一句,倒没有拂了阴疑的面子。

    从这一刻起。

    无论新君继位,亦或是陛下苏醒,他与阴疑两人,算是彻底绑在同一艘战船上了。

    ……

    阴疑从前就代为拟旨,矫诏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一顿操作行云流水。

    况且,只要元鼎帝醒不来,这矫诏的圣旨,将成为元鼎帝年间从未央宫流出的最后一封圣旨,是为先帝遗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