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桃李悬壶-第2/3页

加入书签
    是以,户部与少府筹措银两作军费。

    太子刘懿在北卫的护送下,亲自北上至幽州,巡视兵马的同时又兼领督战之责。

    大汉君臣商议,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卫氏朝鲜。

    ……

    阳朔六年,九月。

    大汉调动六万步卒,一万五千骑兵进犯卫氏朝鲜。

    匈奴草原,左谷蠡王部。

    李常笑少见地穿上玄色长袍,素来只有重要节日才会如此。

    今日对他而言,就有不小的意义。

    第一批百草弟子要出师了!

    从天汉二十九年至今,满打满算正好十年。

    最初的那群弟子,其中有数人已经完成了李常笑的考核,达到出师的标准,可以行医济世了。

    至于那些未达标准的,需得继续进修,李常笑可不愿看到自己名下出现一批草菅人命的庸医。

    那样就背离他的初衷了。

    临别前,李常笑料想到此生与那些弟子不复相见,遂制作了信物,只当是代表师门传承。

    日后若有缘法,还能起到抱团取暖的作用,不至于被中原的那些名医世家排挤。

    信物是一个木制的葫芦,只有巴掌大小。

    葫芦用的是桃木,葫身的地方用李核研磨成粉,书写了“百草”二字。

    这葫芦的创意可是李常笑苦思许久才想出的。

    桃木和李核,二者并作桃李,意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至于那葫芦,说到时是想一沾“悬壶济世”的因果,毕竟葫与壶相近。

    做完这些,他又勉励了众弟子一番,之后便目送着他们离开。

    弟子们跪地叩首,足足三回方止。

    李常笑轻拢衣袖,用内力将他们扶起。

    从这一刻起,师徒名分得天地见证,永垂不朽。

    他日行走在外,皆可自谓百草弟子,一句师长道尽沧桑。

    送别弟子,李常笑回到穹庐。

    他少见地将珍藏的白酒取出来,对月独酌饮了一宿。

    清冽的酒液沁入咽喉,顿时感觉一股快意充斥着五脏,酒香残留久久不散,顺着经络游走全身,泛起了温润的暖流。

    李常笑像是完成了一桩大事,心情前所未有的舒畅。

    至少,他的医书终于能够面向世人了,那是他留在这世间的一笔浓墨。

    哪怕终有一日泯灭,百草传承却是生生不息的。

    下一步,就是自家修的史书。

    李常笑打定主意,他要将这时间曾有过的一切繁华,全都用笔墨封存起来,留待后人细细品茗。

    阳朔六年,十二月。

    卫氏朝鲜的国主,卫索率领群臣开城门投降。

    不久,阳朔帝的圣旨送达。

    在卫氏朝鲜设置四郡: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

    消息传出,同样毗邻幽州的乌桓王大为警惕。

    乌桓王数十年来横跳于匈奴与汉廷之间,这一次同样如此。

    他一面以翁婿之礼问候汉帝,另一面遣人到左谷蠡王部,希望获得若禾的庇佑。

    左谷蠡王部全族的人口如今达到了十五万之多,由于地广粮多的缘故,每年前来投奔的匈奴部族不在少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