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 姐妹-第2/3页

加入书签
这事态的发展让她始料未及,但仔细一想,也并不是毫无迹象可寻的。

前世“飞舟竞渡”上发生了意外后,义阳王被安排了一位“师”,但他跟士族交恶,没有哪位士人愿意给他当文学,所以直到他出藩,身边也只有一位寒门出身的侍读。

给义阳王安排了训导官后,就像打开了一道阀门,此后皇帝将有名无实的“师”“友”作为一种褒奖士族的手段,陆陆续续地给诸王安排了王师、王友。

王师、王友有没有才学、品德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被赋予了象征荣誉的地位。

至于颍川王,兴许是因为毁容一事,皇帝对她格外纵容,她自请任命颍川陈氏的陈怀志为“友”,皇帝也准许了。

今生的飞舟竞渡还未发生,皇帝便有此安排。表面上看是得知了义阳王与徐谵的恩怨,对弟弟疏于管教而自责,实际上他早有安插耳目到诸王身边的心思,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

眼下大王跟义阳王主动把机会送到了他的面前,也不知道大王此时是否后悔了?

王摇霜试探道:“大王可知陛下选取了何人为大王的文学、侍读?”

“还没选出来呢!不过,选谁又有什么关系呢?”赵商容是不可能作死跟皇帝唱反调的。

让她稍感慰藉的是,文学一般是十日一讲,也就是十天才来给她上一次课、讲解经学、阐释大道。

至于侍读,他们只是陪读、规劝她读书的,再勤奋也是几天

方便面君才来王府打一次卡。

王摇霜心中一动(touwz)?(com),大王竟然没有自请任命陈长史的族兄来担任文学?

这时?()?『来[头文字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touwz)?(com),守卫过来通传说义阳王过来了。

赵商容正好想问问他到底都是怎么跟皇帝报备的,为什么报着报着就给诸王报了一群文学和侍读回来。

……

大王风风火火地走了,方才热闹的竹林又安静了下来,草庐中弥漫的紧张气氛也得以缓释。

王摇霜能感觉出孪生妹妹面对大王时的紧张和防备,实际上她当时也没有完全放下警惕,因此没有什么立场去劝解妹妹。

察觉到妹妹有话想说,她挥手摒退所有的婢女。

四下无人,王晓霜才又放开了些,如释重负地道:“难怪姐姐不认可我的计划,原来是深知颍川王能识破我们二人,还好姐姐慧眼。”

听了妹妹的话,王摇霜的眉眼弯了弯。

她拿出身上的团扇轻摇,目光凝望着竹海深处,语气幽深地道:“不是我慧眼,实际上你的计划可行性很高。”

前世。

太常卿范晔将从各士族递上来的适婚女子名帖呈给皇帝过目已经过去日了。

王儒及萧惗既盼着宫里有消息传出,又担忧消息传来。

在他们的期盼和忧虑之下,范晔登门了,并且带来了宫里的消息:“希逸,好消息,云太妃十分中意你家大女郎,陛下便钦定她为颍川王妃了。”

王儒的脸上没什么喜色,他只是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气。

一旁的萧惗眼中有哀伤流露,王儒等范晔走后,劝道:“我知道你不忍,可只有这样,我们王家才能全身而退。”

用一个体弱多病的女儿换回皇帝对王家的信任和重用,这笔买卖对他来说很划算。

为父,他也不愿意牺牲女儿。

但他除了是一个父亲,他还是一个家族的中流砥柱。

曾经繁盛权势滔天如谢氏,如今在谢勉族之内的族人也被清理得差不多了,虽然族之外还有谢氏子弟在朝为官,但地位还不如近些年才崛起的庶族。

所以,他绝对不能让王家也重蹈谢氏覆辙,他不奢望能恢复王家在前朝时的荣光与地位,只希望王家不会在他这一代继续没落下去。

王摇霜也明白自己的立场。

她早就做好了牺牲的觉悟,但孪生妹妹晓霜并不希望她有此觉悟。

晓霜本来跟随太学博士在外讲学,偶然从别人的口中得知太常已经在准备大王和她姐姐的婚事后,便匆匆赶了回来。先是和阿父阿母吵了一架,随即对她道:“姐姐,你出嫁当日换上我的衣裳,去找夫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