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沉淀-第2/3页

加入书签
    一个月后,也就是85年农历新年即将来临的时候,两个包装得极为严实的大箱子被邮递员拉着车送到了高加林的院子。

    高加林和刘巧珍费了半天时间,才把两个箱子一层层拆开。拆开最后一层牛皮纸,露出产品包装箱时,两人已经兴奋地叫了起来。

    没错,这就是《今古传奇》杨主编费尽周折给高加林送来的两台18寸熊猫彩电,把高加林第3本的稿费全部垫进去还不够呢!当然剩下也差得不多,杨主编自己垫了,就当自己给高加林夫妇新婚行礼钱了!

    高加林感恩投报,过了一个礼拜就把《大唐双龙传》第三册的稿子也寄了过去。之所以要过一个礼拜,那是表示自己并不是故意压着稿子不发,而是得了电视后动力十足,感恩戴德,日夜赶稿。否则显得自己太市侩了,大家面子上也不好看。

    张克南收到高加林的大彩电,那自然是要多兴奋有多兴奋,要多开心有多开心。以他和黄亚萍的背景,自然也是有办法搞到彩电的。但一来手头不宽裕,二来也很困难。高加林的这个结婚贺礼算是送到心坎上了。

    当然,这个礼物显然是过于重了。张克南好说歹说要给高加林补一些钱,高加林再三推辞都不管用,最后两人还是相互妥协,折中处理,高加林收下了一半电视钱,800块。张克南则开开心心地抱着电视回家了。

    农历新年到来了,这三个月是高加林最轻松悠闲的三个月。除了赶写了《大唐双龙传》两册书,就是完成了《哈利波特与密室》的撰写。这点工作量对于他来说那是小意思。

    剩余的时间,高加林与刘巧珍充分享受二人世界。高加林教授刘巧珍功课,指点她写东西。两人一起买菜做饭,逛街散步,恩恩爱爱,比翼双飞。YA城市不大,不少人都经常见高加林夫妇双双出行,郎才女貌,相得益彰,也是市里不少人羡慕的对象,广为人知的模范夫妻。

    高加林花了很多时间在阅读上,用来提高自己。YA市虽然不大,却是红色革命的摇篮。有着全国最出名的革命理论大学,YA大学。这里面的图书馆也是相当不错的,高加林可以借阅到各种各样他需要的书刊杂志。

    对这些书籍的学习,也夯实了高加林的基础,提高他的理解。后世的他虽然有很多知识,但这些大多是来自于网络,高加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知道这个知识点却不知道这个知识点来源于哪里。通过这样的学习,对他的提升自然是很大的。

    除了阅读外,高加林也自己创作了许多散文、纪实和文学评论,基本都发表在YA市的地区刊物上。有些写得好一些,就寄给省城的刊物。一方面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完成作协会员的任务。这个日常任务除了有量的考虑,还有数的考虑。顶尖文学作品是要的,相当数量的地区刊物稿件也是要的,否则大家都往高处够,这些地区刊物不就没好内容了?

    马上过年了!这是高加林穿越过来的第一个新年。

    这个时代,过年单位会发很多福利。尽管作协是一个没啥福利的清水衙门,高加林仍然在张姐那里领了50斤肉票10斤油票三斤糖票和五米布票,这些福利比起其它单位来说少了很多,但已经算不错了。高加林当高家村社员的时候,可是什么都没有。

    对于这些票据,高加林自然是非常高兴。他又不缺钱只缺票,而这个时代买东西只有钱是不行的。现在票也有了,就可以大肆采购了。

    高加林和刘巧珍买了很多年货,开开心心地回高家村过年。

    高玉德经不住儿子劝说,最终还是又打了一栋新窑洞。虽然按照高加林的意思是直接打两栋新窑洞,把原来的窑洞当仓库。高玉德最后还是只打了一栋,他寻思着儿子媳妇回来可以住新窑洞,就不用跟老人挤了,也免得尴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