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章 学员-第3/3页

加入书签
    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南宋第一。虞允文在后世获得的赞誉实在太高。

    “虞允文这些青年才俊,一定要好生培养,将来有可都是民族的栋梁!”

    “讲武堂”的教育方法,半天时间教授课程,除有关军事的战术、兵器、测绘、筑垒及典范令外,并增加数学、历史、地理等,每节课为45分钟。

    典范令小册子是教授各项军事动作的准绳。普通知识是为了充实学员的军事知识,为全面学习各种军事演习准备条件。

    术科训练,先在操场进行各种制式教练,再到各教练场演习。

    野外演习,先由简入繁,再逐步进入全面联合演习。劈刺术有护具,骑马训练有马场,炮兵训练有炮场,工兵有土木工作业场、架桥作业场,爆破演习则选择不致造成危害的场所。

    辅助术科如武术等,都有专业教官。训练每课多为45分钟,正式出操训练一般两小时,野外演习至少用半天的时间。

    科目复杂且远离学校时,则增加到一至数日。大演习还携带帐篷、炊具,在演习地生活。

    军中学员完成半年的不连续的学习后,然后到军中实习,而民间招书的非军中学员则有一年的学习时间。实习半年完毕后,返校举行毕业式。

    毕业后,所有学员们会被分发到各军见习半年。见习期满,就分配到各军充当军官,没有官阶的学员,由最低的军官做起。而有官阶的学员,则会自动上升一级,到新的岗位上任职。

    对于那些通过了考试,文化知识低的学员,“讲武堂”则是专门请一些“希望学堂”的教师过来,帮学员们进行知识的教授和补充。

    至于校长,王松则是当仁不让。这其中牵扯到的利害,他自然是心知肚明。

    袁世凯凭借北洋武备学堂的毕业生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陆建章等人,小站练兵,成功统制中华二十余年,而这些武备学堂的毕业生,也都成了袁世凯北洋军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蒋光头凭借黄埔军校,一举培养出了大批心腹军官,建立新军,屹立不倒20多年。

    每一个大人物的背后,都有一大批的军中将领甘为鹰犬,冲锋陷阵,而且忠心不渝。

    试想,王松辛辛苦苦建立了讲武堂,又如何会把它交到别人的手上?

    而且,军官中大量的平民子弟,他们身上没有什么家族利益瓜葛,会比那些世家子弟、勋贵之后更加的忠诚,也更容易培养。

    即便是那些从民间招收的学员,照样良家子弟居多,而其他富家官宦子弟,也同样是风华正茂、忠心为国之人。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诸子百家,有琴棋书画,有火药,造纸术,罗盘,活字印刷术这四大发明,戏曲杂艺,数不胜数,金人又有什么?

    什么都没有,就连官制也是借于辽国。

    什么是国家,什么事民族,什么是军人?

    军人的精神就是爱国,若有军人不爱家,嫌弃自己的家乡,就不是个好军人!

    爱国,爱民族,军人必须要有此德!

    牺牲、团结、服从。金人南下,要不是大宋将士贪生怕死,一盘散沙,拒不听令,就凭几万女真人,也敢在中华之地纵横驰骋?

    女真骑兵精锐,烧杀抢掠,生灵涂炭。宣抚司办讲武堂的目的,就是要训练大量的军官,让军官们在军中传帮带,铸造强军,与女真骑兵抗衡的同时,重拾汉人的尚武精神。……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