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始于心,终于心-第2/4页

加入书签
   “哎,想起来了,子猷哥哥,”少姝笑道,“我听舅舅讲过,儒家将仁、义、礼、智、信五种品行称为五德,而作为医师,亦有将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亦视为五德,以仁德滋肝木,义德敛肺金,礼德养心火,智德藏肾水,信德厚脾土,真可谓调理心性、滋养五脏了。”

   “五内舒朗,才不致于动辄七情郁结,缠绵难尽,思虑阻滞。”听到五德养生之论,简直说到了王文娟的心里去,她侃侃道来,话语间不经意看向少婵。

   “道能遍物,物即是道。”少婵眼中透着光,摩挲着手里一直把玩来的玲珑玉石,“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道能遍物”等句:出自道教学说。)

   “这倒不假,自古来,五行说广行儒、墨、道、法、兵、医诸家之间。”子献也是个杂学通,“近来我闻释家亦有五行的说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称五门修行,据传为菩萨之行门。”

   “始于心,终于心。儒者正心,道者关心,释者明心,看来,三家本如然,全为了性玄呐。”子猷不住颔首,“观人此生,真正得到过而迸发光耀者,唯有修悟入心的道德,将精神力气放在任何他处,皆是无功而返的耗费,为人为学,终要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

   众人唯唯称是之际,没留意小羲蹒跚而入,还伴着他那脆生生的稚音:“德者,得也——”

   (德者,得也:王弼曾于《老子》第三十八章之中作过这样一个着名的解释:“德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焉。何以得德?由乎道也”。王弼,曹魏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

   大家乍听之下,如闻天籁,顿时稀罕得不要不要的,子猷更是合不拢嘴,他一把抱起宝贝儿子,脸上写满了期待:“好孩子,说的什么,再说与为父听听?”

   小羲摇头晃脑地复核了一遍,这回咬字更加清晰无误,大家听了个个笑逐颜开。

   少姝抚掌笑道:“好样的小羲,天赋异禀啊,这不明白着告诉世人,德者,人之所得于天也!”

   “对,对,天然自生!”

   “既为生而备之,足见因在人身!”

   “是心本自具有!”

   忽忽来了这么一出,也许是孩子平日里听得太多,也许是因有叠字好记易诵,但见叔叔和姑姑们俱是欢喜,小家伙才不会费心寻思,一味双眼弯弯,蹬着小腿开怀高乐不已。

   从庙宇里绕将出来,已近日中,大家又来到前日曲水流觞的泉边,四散坐了,进些糕点裹腹。

   少嫆撩起裙边,嬉笑着寻到泉眼边掬水喝,小羲也了跟过去,姑侄俩喝了一通还不够,少嫆又拿出老大的水壶来,准备接满了带走。

   旁边认得的或不认得的,全都看得骇笑不止。

   少嫆才不理,嘴里叨叨个不停:“要知道,这泉水可是非同一般,昨日人们只记挂着用它烹茶吃酒,将其甘芳原味忘了个干净,唔,滑柔无比,光喝它也够够的了。”

   少妍嫌她举动不雅:“喝就喝呗,你怎么还把那么大的水壶也‘顺’出来了?”

   “看来是早就打定的主意。”少婵掩嘴乐。

   “我倒想把庐内的匏壶拿走用用,怕是少姝姐姐也做不得主哇!”少嫆贪心不足。

   “得亏没说,那不是成心给人出难题?”少妍飞她一记白眼。

   “言而总之,最牢靠的还得是自食其力,待我把这两大壶装得满满当当,带回去给大人们尝尝鲜儿!”原来这才是少嫆的盘算。

   看她踌躇满志的欢脱小样儿,两个姐姐不觉相视嫣然,话锋为之一转。

   “小妮子当真有心了。”

   “唔,是比咱们想的周全。”

   这边厢,王文娟设席泉侧,美滋滋地发挥手艺,烹好了一壶清茶,本想呼唤大家同享,但见他们三三两两忙于奔走戏水,笑闹不绝,遥未尽兴,便只与子猷递上一杯,两人趁便酽酽地斟饮受用起来。

   “少姝妹妹真是奇思天纵,妙想非凡。”王文娟呷了一小口,为朱唇增艳了几分,“那样的幻术,几乎跟真的没什么两样,我在洛阳时从未经见过,咦,倒是听闻一则,说有徐姓某人,曾于市间从人乞瓜,其主不与,他便索要了瓜种,杖地而植,万目攒视下,当即瓜生、蔓延、生花、成实,我每入市间闲逛,无不盼着也能赶上一番巧遇,又总是无缘,哎,你说少姝妹妹的好本事,莫不是要直追此等高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