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十四 回 大灾年张醇求生存 相思泪苦命成鸳鸯-第4/5页

加入书签
    此时,周畅一面听刘陶言说,一面在细细查看,火光照耀之处,到处堆放着铸造成的‘建武五铢’钱币。黄叔度,许慎二人躲在暗处,身旁也有零散的钱币,二人不敢妄动,怕弄出响声来。一霎间,黄叔度脑子飞快旋转,他想了许多假设,自己又一一推翻。黄叔度轻轻拿起身旁一枚铜钱,这些‘五铢钱’与市面流通的钱币,轻薄一些,外廊狭窄,借光亮一看‘五铢’二字宽肥圆柔,且笔画较粗浅,这与日常流通的钱币上的铸造图纹没有两样。黄叔度细看,心里一惊,币面上的钱文‘五’字中间交笔弯曲,而眼前这一枚制钱笔画却是直线。上下两横本来不突显,而这却很突出。‘铢;字的‘金’字旁成三角形,‘朱’字头圆折,中间直笔,两端较细,材质,颜色记号这些都没有毛病。黄叔度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里是假钱币制作的作坊。这一下,黄叔度心里惊惧,这是滔天的大罪。看着眼前的老泰山,突然预感到什么。身上汗毛眼洞开,汗毛直立。又看了看那火把下二人,此时正站立在那里把玩钱币,说说笑笑,却没有半点的惧怕。却对钱币制式有所精通。

    黄叔度把钱币轻手放下,又拿起一枚钱币,看那二人全神贯注于钱币,便缩身轻拉许慎,原路返回。

    第二天,一切如故,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黄叔度不说,许慎不言,谁人能知道这个秘密。

    许慎不关心钱币的事情,他关心的是‘六书‘见解。许慎要辞别,黄叔度便相送,二人很默契地转道路过园林高台,转了一圈,一切皆是原样,大青石板依旧规规矩矩地铺在高台子的亭子下。二人站在大青石板上,静默了许久,相视微笑,不再言说。许慎抬步便走,黄叔度跟随相送,至皇道路口,此路口是京城同往息国必经天中山和莲花城的官道,黄叔度站在道中,想那老聃言说‘天之道,人之道’。又想那此皇道旁的朱甲道,那里有一位叫秋儿的女孩,如今应该是位大姑娘了吧。秋儿的阿母今又如何!二人施礼辞别,许慎离去,黄叔度依然站立皇道,挥手送别,身影渐行渐远。

    送走许慎,黄叔度回到书院,闲杂之事翻篇,书院正式开课,一切按部就班。书院之中朗朗的读书声,让黄叔度丢去烦忧,倍感欣慰。

    十方书院声名远播,四方学子来此拜师入学。不仅奴仆家和贫民子弟可以进来读书,而那官宦及贵族,地主士绅,乡村土豪的子弟也来到了十方书院就读。

    红杉书院就读乃官宦乡绅豪强子弟。十方书院就读乃乡间草民耕夫,城镇街坊贩足,贫民的娃儿,甚至有些孤儿也被收在其中。说来两家也没有本质的冲突,生源不同,也不应该有利益上的冲突,私学本是公益,一个是贵族书院,收费,一个是穷人私塾,免费,有钱人的贪婪就在于此,自己挥金如土,却看不得别人有口饭吃,至于戴良与黄叔度斗与不斗,中间有个周家,这让戴良有所不快。

    话说盛阴就手拿黄叔度开据的方子,找到城北关的一个药铺,药铺门脸不大,里面打坐一位和尚,盛阴就门前站立,双手合十,口念佛号:“阿弥陀佛,打扰师父了。”

    老和尚骨瘦如柴,却脸膛红韵,两耳低垂,正闭目养神,打坐和尚睁眼,盛阴就递上药方。和尚看吧,邀盛阴就旁边蒲团落座。待盛阴就坐定,和尚说道:“此药方乃黄家秘传,又是本座故人所开,方中药皆可齐备,只缺一副药引子。”

    盛阴就胸脯一挺,说道:“高僧快讲,只要能治病,天山雪莲我也能寻到。”

    和尚说道:“施主稍安勿躁,且静下心来,听我给讲一个故事。”

    和尚合目低垂,说道:“且说那年,豫州大旱,中原灾荒,地方乡绅土豪,囤积粮食,饥民饿死,遍野尸首,河南伊周畅,急令官吏,为灾民收尸掩埋。并立赈灾府,专职赈灾。并督查囤积居奇者,杀无赦。时过数年,今日,天中灾情又起,原慎阳城县令刘陶在京闲置三年,今年过五十,俸当今皇帝钦命又来慎阳城任县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