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史实-第2/3页

加入书签
 阿尔布雷克特家族人丁稀少,英伦本土只有两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行动不便,更不要说是动身前往遥远的东方大国寻找亲人。

 年轻的贵族之所以只身前往异国经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吗一啡。

 这玩意儿可以镇痛,但谁都知道它的主要制作原料是鸦一片。因此这批货物没有,也不可能按照正常手续报关。

 阿尔布雷克特自始至终都没有告诉坎宁安在印一度装船的货是吗一啡。

 坎宁安只知道这批货是阿司匹林。因为普内门洋行的货单上就是这么写的。

 在这个特殊年代,吗一啡之所以好卖,是因为有着瘾君子这個最大客户群体。

 顺便说一句,即便是在欧美,药剂师某种程度上就是穿着白大褂的兼职毒一贩。他们会按照“病人”的需求开具药方。

 就算执政府面对洋人自动矮三寸,可是在“禁毒”这个问题上始终站在正义的官方立场。

 少量进口当然没有问题,可如果数量太大,谁也不敢为此担责。

 所以阿尔布雷克特只能带着这批货悄悄进了魔都,运抵仓库。

 总之种种因素非常巧合,整个魔都没人知道这批货的来历,也不知道货箱里究竟装着什么。

 直到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爆发,东洋军占领魔都,清点战争收益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这批数量庞大的药品。

 东洋军如获至宝。

 按照后来成立的“梅机关”估算,在东洋军接下来的南进作战过程中,这批药品起到了重要作用,至少减免了一万二至一万五千人的伤亡。

 这个时空对肖劲松来说完全陌生,他唯一的优势就是熟悉历史。

 无论在任何时代想要安安稳稳的活下去,必须拥有足够丰厚的物质基础。

 简单来说,就是有钱。

 这是一笔真正的无主之财。

 肖劲松认真思考过,他认为起获这批货物对完成任务有着绝大的帮助。

 以他个人能力根本不可能阻止一九三七年爆发的淞沪会战,但提前截留这批药品,就相当于在东洋人身上狠狠捅了一刀。

 唯一的顾虑,不知道这种行为算不算“阻碍或影响重大历史事件发生”?

 但不管怎么样,肖劲松现在没有更好的选择。

 大胡子中士仔细看着文件,抬起头的时候,之前的轻蔑与冷漠已经消失,被一种夹杂着敬畏成分的谨慎所取代。

 肖劲松来到这个时代已经超过四十八小时。在过去的两天时间里,他找到一家油印坊,按照记忆中的内容,花了五块大洋,打印了二十张普内门洋行的空白货单以及相关的空白文件。

 这个时代的防伪技术多用于货币,货单只是证明货品名目与收发地之间的一种单据。如果买卖双方无法就货品与金额方面达成共识,就算持有货单也没有用。

 肖劲松还准备了一份皇家海军部的批文,证明这批货是从伦敦发出,由商船“奋进”号运输,途中经孟买抵达魔都。

 在文件的末尾,还有坎宁安的签名。

 当然,这也是伪造的。

 网络时代的信息来源远远超出这个时代人们的认知。大量官方或个人私造的搜索软件层出不穷。黑客技术越来越精湛,甚至就连国家网站被屡屡攻破,但黑客们的兴趣并非想要窃取国家机密,仅仅只是出于同行之间喝醉之后的一个赌约,以及想要博取眼球的炫耀。

 最初对阿尔布雷克特家族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的是一名伽拿大历史学者。他从纹章学入手,进而弄到了很多原始手稿。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约翰牛海军部解锁了一批二战前的旧文件,其中就包括坎宁安给商船“寂静玛丽”号开具的运输单。

 肖劲松精通多国语言,他在网络上看到坎宁安的签名文件。那是贵族常用的圆体字,带有浓郁的个人风格,辨识度极高。

 印度长期被约翰牛统治,这些留着大胡子头缠红巾的士兵对宗主国有着很高的认可度。虽然因为肤色对肖劲松态度上很轻蔑,然而他熟练的英文谈吐,以及这些仿真度极高的文件,都表明来者有着比想象中更加高贵的身份。

 开锁。

 沉重的钢制大门随着滑轮力量徐徐朝两边分开。肖劲松用白手帕掩住口鼻,微微皱起眉头,缓步走进释放出淡淡湿霉味的仓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