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拥立武宗——仇士良-第2/3页

加入书签
    李训事先已在左金吾卫的院里帐慢后面埋伏了几百名金吾卫将士,韩约领着仇士良等宦官,离开含元殿来到金吾卫,韩约因紧张而汗流不止,引起仇士良的怀疑,这时风吹帐幔,掀起一角,露出埋伏的将士,仇士良大喊一声“不好,退回!”宦官们纷纷退回含元殿,一些宦官抓过一顶轿子,把皇帝塞进轿子,踢开殿后的屏风,抬着皇帝便走,到宣政殿,关上殿门,仇士良立召神策军。金吾卫的将士没追上皇帝,只杀死了几个宦官,李训此计没杀掉仇士良等人,却使皇帝被宦官抢走。宦官掌握了皇帝,可以任意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令,仇士良已完全掌握了朝中大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事件平息后,仇士良加特进、右骁卫大将军。

    甘露之变以失败告终,掌握了朝中大权的仇士良知道文宗也参预这次谋杀宦官的政变,心中怀恨,常对唐文宗无礼,唐文宗也无可奈何。仇士良命左右神策副使率军队以搜捕盗贼为名,大肆杀戮金吾卒,死者甚众,可谓“横尸流血,狼藉涂地”。宰相舒元舆便装单骑出逃,被禁兵追擒,七十岁的宰相王涯也被逮入狱,屈打成招,一家全被逮捕。禁军借机烧杀掠夺,京城的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抢劫,整个京城一时血雨腥风,人人自危。

    唐文宗上朝,见百官缺许多人,就问:“宰相为何不来上朝?王涯为何不来上朝?”仇士良奏曰:“王涯谋反。”然后呈上王涯自供书,文帝不信,就问左仆射令狐楚:“是王涯的手迹吗?”令狐楚看后答曰:“是的。”后来令狐楚密奏皇帝说:“王涯谋反一事,未必可信。”仇士良知道后大为恼火,从此排挤令狐楚。事败后李训出逃,被擒斩首,几天后,王涯、贾餗、郭行余、王璠一同被斩,仇士良令百官临观,他们的家属完全被杀,婴女也不例外,后来又杀了韩约、郑注。

    四宰相(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在“甘露之变”被杀后,郑覃、李石拜相,仇士良总把自己凌驾在两相之上,两相欲奏事,常常遭仇士良斥责。朝纲混乱,李石也时常与仇士良抗争,以图振举朝纲,强化皇权,甚至敢反问仇士良:“训、注为乱首,但不知训、注始因何人得进?”仇士良对李石恨之入骨,又无法公开除掉他,就采取暗杀手段。

    李石骑马上朝,中途遭到刺客射杀,马受惊后驮其回府,不料府门外也埋伏着刺客,刺客挥刀来砍李石,砍断马尾,李石幸免。文宗知道后大惊,命神策军遣兵护卫李石,并下诏追捕刺客未得,百官惊惧,甚至有人不敢上朝了。为了免遭杀身之祸,李石向文宗上表请求辞去相位,唐文宗无奈,只好让李石挂相衔出任荆南节度使,这时朝中再没有一个敢直面仇士良的人了。

    泽潞的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本来与李训相约诛杀郑注,及至李训被杀,刘从谏对仇士良的凶残及得志十分反感,于是上书唐文宗:“王涯等八人都是学者大臣,即从为个人保富贵而言,也必不会谋反。如今身已被害,无法改变,但还要称他们为逆贼,他们定含恨九泉。如不为他们昭雪恢复名誉,以后,天下的忠义之士高节亮风之人都畏祸远避,还有谁肯来与陛下共商治国大计呢?”还将李训所写的文书等派部将陈季卿送上朝。

    陈季卿来到京师,正碰上李石遇刺,京师骚动不安,陈季卿也疑虑重重,不敢进都。刘从谏大怒,一气之下杀了陈季卿,另派人飞驰送书入朝。此外还上言说:“臣与李训相约诛杀郑注,因为郑注本就是宦竖所提携的,不用告知陛下。如今到处传言宰相要除尽内官,而两军中尉听说后,为图自救,竟然妄加杀戮,还说是铲除逆贼。使有大臣心怀作乱之谋,也应该将他逮捕交与有司,岂有纵人随意抓杀以致横尸殿前的呢?而陛下却看不到听不见。再说宦人根牵蔓延,党同友攀在宫内形成密网,臣本想当面陈述,但怕横遭毒害。臣当认真治理属地,缮甲练兵,做陛下的心腹。如果奸臣难以制伏,臣誓以死入朝清君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