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历仕四朝——李泌-第4/5页

加入书签
    李泌对内政的处理,外交的策略,军事的部署,财经的筹划,都做到了安和的绩效。他勤修内政,充裕军政费用,保全功臣李晟、马燧,以调和将相。外结回纥、大食,达成“贞元之盟”,从而遏制吐蕃以安定边陲。常有与德宗政见不同之处,反复申辩上奏达十五次之多,德宗曾对他说:“朕要和你约法在先,因你历年来所受的委屈太多了,不要一旦当权,就记恨报仇,如对你有恩的,朕会代你还报。”李泌说:“臣素奉道,不与人为仇。害臣的李辅国、元载他们,都自毙了。过去与臣要好的,但凡有才能的,也自然显达了。其余的,也都零落死亡了。臣实在没什么恩怨可报的。但是如陛下方才所说,臣可与陛下有所约言吗?”德宗就说:“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李泌便进言,希望德宗不要杀害功臣,认为“李晟、马燧有大功于国,闻有谗言之者。陛下万一害之,则宿卫之士,方镇之臣,无不愤怒反厌,恐中外之变复生也。陛下诚不以二臣功大而忌之,二臣不以位高而自疑,则天下永无事矣。”德宗听了认为很对,接受了李泌的建议,李晟、马燧在旁听了,当着德宗感泣而谢。

    太子妃萧氏的母亲郜国公主因与太子詹事李昪等有染,有人告发他们以通奸为名,为太子结交党羽,德宗大怒,将郜国公主软禁在宫中,并责备太子李诵,太子不知所措。李泌猜测德宗有改立舒王李谊为嗣的意图,便说:“陛下有一个儿子(李诵)却怀疑他,想要立弟弟的儿子(李谊),臣不敢用古例争论,再说十王宅的叔父们,陛下是如何对待的?”德宗惊讶道:“你怎么知道舒王不是朕的儿子?”李泌回答:“陛下过去为臣说过这事。陛下有嫡子却要怀疑,那弟弟的儿子怎敢为陛下所信任?”德宗不满,语带威胁地说:“你违背朕的心意,难道不顾及你的家族吗?”李泌回答说:“臣已经衰老了,位居宰相,因谏言被杀,是我的职分。假使太子被废除,他日陛下后悔说‘我只有一个儿子却被我杀了,李泌不劝谏我,我也要杀了你的儿子’,那么臣就绝后了。虽然臣的兄弟有儿子,但他们的祭祀不是我该享受的。”说罢便呜咽流涕,接着又说:“昔日太宗下诏:‘太子无道,藩王窥伺太子之位的,二者都应废黜。’”陛下对太子生疑而称赞舒王贤明,他能没有窥伺太子之位的想法吗?如果太子有罪,请求废掉他而立皇孙,千秋万岁以后,天下还是陛下的子孙所有。何况郜国公主被女儿妒嫉,而蛊惑太子,陛下怎能因妻子的母亲连累太子呢?”李泌在德宗面前争论数十次,始终坚持己见,德宗才醒悟。

    接着李泌又提出唐肃宗与代宗父子恩怨之间的往事,道说:“陛下不记得建宁王的事情吗(唐肃宗因受宠妃张良梯及奸臣李辅国的离间,杀了其子建宁王李倓)?”德宗说:“建宁叔(李倓)确实是冤枉的,他的不幸是因为肃宗性子太急了。”李泌说:“臣以前为了此事辞职归隐,发誓不再靠近天子身旁,不幸今日又担任了陛下的宰相,再次看到了这件事。而且那时候先帝心中常常担忧恐惧。臣离朝辞谢时,曾诵读《黄台瓜辞》,肃宗才因悔悟而哭泣。”德宗听到这里,总算受到感动,但仍然说:“我的家事,为什么你要这样极力参与?”李泌说:“臣现在独自承担宰相的重任,四海之内,‘一物失所’,责任都归咎在臣身上,何况是坐视太子横遭冤祸而闭口不言,这样臣的罪就大了。”他甚至说到“臣敢用整个宗族的性命来保太子”,君臣之间往返辩论多次,李泌还告诉德宗要极力保密,回宫后不要让侍从知道如何处理此事。一面又安慰太子不要气馁,不可自裁,他对太子说:“一定没有这种忧患,希望太子更加恭敬孝顺,假使臣死了,那就无法得知此事如何处理了!”最后总算解开德宗父子之间的心结。

    德宗特开延英殿召见李泌,对他哭着说:“不是你的直言,朕已悔之不及!太子仁厚孝顺,的确没有其他事,从今以后,军国事务及朕的家事,都应与你商议。”李泌在拜贺之外,便说:“臣报效国家的使命完成了,惊悸之余的亡魂,不能再用了,希望陛下允许臣乞骸骨。”德宗除了致歉安慰,始终不准他辞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