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唐肃宗——李亨-第2/4页

加入书签
    从被推上政治前台的那一刻起,李亨就被显而易见的政治威胁所包围,威胁首先来自宰相李林甫,在李林甫以及后来的杨国忠等宰相成员,成为对太子威胁最大的政治势力。在李林甫与太子之间的较量与斗争中,玄宗几乎不出面遏制或阻拦宰相李林甫,对太子李亨的轮番冲击,这说明,他也是不情愿看到太子李亨羽翼丰满、势力扩张。身为皇太子的李亨尽管心情会有些抑郁,这却是他此后一生政治生活道路上,最为安定的一个时期。这期间,来自宰相李林甫方面的种种打击,还没有能严重到危及其太子地位的程度,朝廷之上对册立皇太子之事,也暂时减少了议论与猜测。玄宗对于在十王宅中成长起来的皇三子李亨的政治资本颇为知悉,因此对他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玄宗也不愿再如当年一日废弃三子那样剥夺李亨的继承权。

    曾任忠王友的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兼领河西节度使,从驻地来到京师长安,向玄宗进献对吐蕃作战中的战利品,并与太子亨之间互有往来,皇甫惟明向玄宗明确表达了应当将李林甫撤职的态度,又大加赞誉韦坚的才干。边将皇甫惟明的介入,使双方暗中的较量一下子成为公开的秘密,李林甫在得悉了皇甫惟明的密奏后,便利用宰相的有利身份,开始布置反击并加快了行动的步骤。这时候,杨慎矜成为李林甫对付太子集团的一员干将。

    元宵之夜,李亨出游,在市井之中与韦坚相见,韦坚匆匆与皇甫惟明相约夜游,一同前往位于城内崇仁坊中的景龙道观。以二人太子妃兄与边镇节帅的身份,夜间相约,私相往来,势必会给宰相李林甫以可乘之机。李林甫立即要御史中丞杨慎矜写成报告,以韦坚乃皇亲国戚,不应与边将“狎昵”为由对韦坚提出弹劾,李林甫则向玄宗奏称他们结谋,“欲共立太子”,玄宗得奏,毫不犹豫地下诏进行审讯。

    李林甫得旨,遂指使手下罗织罪状,想把太子牵扯进来,玄宗虽然也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有构谋之心,却不想轻易涉及太子,遂给韦坚定了“干进不已”的罪名。这一处理只是限于惩治韦坚、皇甫惟明的个人过失,并未有任何针对太子亨之处。皇甫惟明的兵权则移交给朔方、河东两道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与太子亨关系亲密,朝廷上人人皆知,这一结果,太子亨有惊无险,李林甫也无可奈何。

    韦坚被贬之后,他的弟弟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上疏替他鸣冤叫屈,二人为了达到目的,还引太子亨作证,谁知这样一来,招致玄宗的震怒。太子李亨见状,极感恐惧,为了逃脱自己与韦坚兄弟之间的干系,立即上表替自己辩解,并以与韦妃“情义不睦”为由,请求玄宗准许他们离婚,以表明“不以亲废法”。玄宗着意对李亨加以慰抚,听任他与韦氏离婚,断绝了关系,李亨的谨慎确实使他度过了这场政治危机,只是共同生活多年的韦妃,不得不从此削发为尼。李林甫对韦坚一案大加株连,被逼死者甚多,李林甫死后,此事方才停止。

    李亨之妃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惹上了一起政治案件,柳勣状告杜有邻的罪名是“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由于案情重大,直接由宰相李林甫负责委派人员审讯。柳勣告发岳父杜有邻,缘由是他与妻族不协,想陷害妻子的家人,谁知事情被李林甫揪住不放,将李邕、王曾等一批好友都牵扯进去,最后李亨也被牵连进来,玄宗立即令京兆府会同御史台官员审问。案情很快明朗,原来都是柳勣搞鬼,但李林甫授意手下指使柳勣诬告,先将案情扩大,又引李邕作证,使案情一下子扩大到地方官员,大有废太子李亨于朝夕之势。但玄宗仍旧态度谨慎,杜有邻、柳勣均在重杖之下丧命,积尸大理寺,家小流徙远方。

    两次大案,两次婚变,接踵而来,李亨身心由此蒙受巨大的创伤,精神受到极大刺激,在玄宗的安排下,李亨两次离婚之后,再一次成婚,似乎说明玄宗还没有动过废他的念头。因为,这次续娶的是一位很有背景的女子,她就是后来成为皇后的张良娣。李亨并未因为娶了张良娣,就感觉太平无事了,而是更加谨慎小心。张良娣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李佋,李林甫一命归西,李亨少了一个政敌,但是继任宰相的杨国忠在清算李林甫的同时,仍旧是太子李亨的死对头。此后,李亨与杨国忠明争暗斗,度过了几年貌似平静实则险象环生的时光,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李亨才找到反击的良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