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出兵勤王——高仙芝-第4/6页

加入书签
    经过这两次的征战,使唐朝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唐朝也发展到了其顶峰,同时高仙芝也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声誉,被吐蕃和大食誉为山地之王,高仙芝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的一个弱点就是贪婪,这个弱点在他处理民族关系时暴露无遗。

    当时,大食勃兴于西南亚地区,并不断向东扩张,中亚的安国、火寻、戊地、石国、吐火罗等国都向大食屈服,大食让各国按时交纳沉重的赋税。唐与大食在争夺西域的统治地位时发生了矛盾。由于唐朝在西域实施了有效的对策,有效地遏止了大食向东继续扩张的势头。当时由于唐玄宗有好大喜功,使唐朝边帅经常不顾大局,肆意作威作福,西域的边帅也不例外。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唐朝和西域各国的关系,从而导致边疆出现不稳定的局面。

    地处中亚的石国地处丝绸之路,农业发达,居民善于经商,可谓富甲西方。高仙芝垂涎于石国的财富,想要掠为己有。高仙芝诬告石国王“无蕃臣礼”,领兵前去讨伐,其实石国与唐朝关系还是不错的,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继位之后,因为对唐朝忠诚,曾被唐玄宗册封为怀化王,并赐予优待和免罪的证明——铁券。所以,当唐军到来后,那俱车鼻施同意高仙芝的约和,高仙芝假意派人先与石国约和,然后趁乘其不备,出兵掩袭,俘虏石国国王及其部众。随后高仙芝纵兵杀掠,甚至连老弱病残都不肯放过,这次行动,高仙芝共获石国“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高仙芝从石国回军的途中,又诬蔑突骑施反叛,攻打了突骑施,俘虏了移拨可汗。

    与石国一样,突骑施也是当时西域各国中与唐朝关系最亲密的国家之一,石国与突骑施的被攻打,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抗,唐军因此大肆镇压,被害者除石国的老弱之外,多为在石国贸易的昭武九姓的胡商。于是,高仙芝在向朝廷报功时又多了一项“破九国胡”。

    高仙芝入朝,献其所俘获的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石国王、朅师王。那俱车鼻施行至长安的西北的开远门时,被唐玄宗所杀,移拨可汗也被处斩,唐玄宗以高仙芝功勋卓著,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大概是不长时间,唐玄宗识破了高仙芝西征的底细,包庇了高仙芝,没有治他的罪,所以高仙芝及其部下虽有灭国之功,但却没得到重赏。不久,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武威太守,并代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欲将其调离西域,但由于安思顺讽劝部下“割耳捴面”苦苦相留,监察御史裴周南也上奏,故此令未能成行,遂改任右羽林大将军。

    由于高仙芝的一系列的错误行为,使唐朝在西域的威望大大下降,“由是西域不服”,石国王子逃到诸胡部落,将高仙芝欺诱贪暴之事遍告诸胡昭武。诸胡部落大怒,就暗中联合大食国欲共攻安西四镇,大食遂以此为借口,实施其扩张计划。高仙芝获知此事后,心中不安,遂决定先发制人。亲率蕃、汉兵3万攻打大食,唐军深入大食国境700余里,到怛罗斯城,与大食军遭遇,双方激战五日,未见胜负。在双方相持的重要时刻,唐军中的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与大食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乘夜间逃跑。由于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又在前面挡住去路,人马壅塞道路,幸亏右威卫将军李嗣业奋起大棒,为他杀开一条血路,才得以逃脱,这次战役,“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千余人”。

    怛罗斯之战后,高仙芝被解除了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入京任右金吾大将军,节度使一职由王正见担任。王正见死,封常清接任节度使之职,高仙芝被封为封密云郡公。

    在一派歌舞升平声中,唐玄宗开始不愿过问政事,委政于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之人,一味纵情享乐,政治日趋腐化。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从范阳发兵15万,号称20万,南下反唐,向洛阳、长安进攻。中原已多年没有战事,很多郡县无兵可用,毫无应变准备,地方官吏闻叛军将至,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迎,叛军长驱南下,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很快占领了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