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武唐臣将——李善、武元庆、王方庆等-第3/6页

加入书签
    阿史那斛瑟罗,西突厥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之子。武则天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册封为蒙池都护、继往绝可汗兼右卫大将军,统辖弩失毕五部。由于后突厥和吐蕃的攻击,阿史那斛瑟罗率所部投靠内地,拜右屯卫大将军,改号竭忠事主可汗。武则天再次任命司礼卿兼蒙池州都护、竭忠事主可汗阿史那斛瑟罗为左屯卫将军,仍立平西军大总管,还镇碎叶。不过,突骑施乌质勒兴起,斛瑟罗入朝后,不敢再回到西域,乌质勒于是全部吞并了斛瑟罗原有的领地。

    欧阳通,字通师,潭州临湘县人,唐代宰相、书法家,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之子。门荫入仕,起家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历任怀州刺史、卫尉卿、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同平章事,册封渤海县子,授礼部尚书,反对拥立武承嗣为太子。为酷吏来俊臣陷害处死,工于楷书,继承父法,笔锋险峻,父子合称“大小欧阳”,传世作品有《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墓志》等。

    刘祎之,字希美,临淮阳乐人,唐代宰相,弘文馆学士刘子翼之子。少以文藻知名,起家宋州参军。入选北门学士,同撰《列女传》、《乐书》等共千余卷,参决政事,坐罪流放。投靠武后,授中书舍人、相王司马,唐睿宗李旦即位,参预其谋,擢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赐爵临淮男。武则天临朝,倍受信任,成为宰相,私议返政,坐罪赐死,时年五十七岁。

    裴居道,绛州闻喜县人,外戚大臣,孝敬皇帝李弘的岳父,尚书左丞裴熙载的儿子。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凭借门荫入仕,累迁左金吾卫将军,嫁女于太子李弘。唐睿宗第一次即位,历位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太子少保,受封翼国公。受到酷吏诬陷,下狱处死,时年六十二。

    裴行本,唐朝大臣,出自河东裴氏南来吴裴。祖父裴献,隋朝扶州刺史,临汾郡公、父亲裴义山,时任冬官侍郎的裴行本,被任命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和宰相狄仁杰、任知古、司礼卿崔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被武则天手下酷吏来俊臣弹劾谋反。由于狄仁杰将一份表章藏在衣物中让家人带回,得以向武则天澄清众人并未谋反,众人免于一死,但仍被流放。来俊臣说裴行本罪恶尤重,应当处死,秋官郎中徐有功反驳,以为“明主有使使臣下再生之恩,来俊臣不能顺势促成,有损君王的恩信。”

    泉献诚,高丽人,高丽大莫离支泉男生之子。高丽内乱,献诚奉父命来唐求援,拜右武卫将军。高丽平,居唐,官至右卫大将军兼羽林卫。

    丘神勣,字神勣,河南洛阳人,唐朝武则天时期酷吏,谭国公丘和之孙,右武侯大将军丘行恭之子。以门荫入仕,拜左金吾卫将军,杀害章怀太子李贤,迁叠州刺史。武周建立后,深受武则天的宠信,拜清平道大总管,平定琅邪王李冲起义,杀良冒功,迁左金吾卫大将军。前往豫州,镇压越王李贞起兵。

    岑长倩,邓州棘阳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岑文本之侄,早年父母双亡,由叔父岑文本抚养,进封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参与朝政,累迁中书令,征讨越王李贞之乱。拜右相,册封邓国公,权势仅在梁王武承嗣之下,加位特进、辅国大将军。反对册立魏王武承嗣为皇太子,得罪了武则天,罢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远征吐蕃,坐罪谋反,下狱诛杀。

    崔神基,贝州武城人,武周时期宰相,御史大夫崔义玄之子,出身清河崔氏南祖崔溉支系。授鸿胪卿、同平章事,受酷吏王弘义诬陷,坐罪流放岭南,唐中宗复位,授大理卿,卒于任。

    卫遂忠,河东人,武周时期官员,与来俊臣交好,卫遂忠的名望虽不显赫,但是很好学,很有辩驳之才。有一天,卫遂忠酒酣之后到来俊臣家去,当时来俊臣正与妻子的家人设宴聚会,守门人欺骗他说来俊臣出去了,卫遂忠知道他是说谎,便闯了进去,把他谩骂羞辱一顿。来俊臣由于在亲戚面前遭人谩骂而感到羞耻,便指使人殴打他并把他反绑起来,很快又放了他,但是从此结下了仇隙,当来俊臣将要罗织罪名诬告武姓各王以及太平公主、张易之等人时,卫遂忠先揭穿了他的阴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