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永徽臣将——玄奘、房遗直、房遗爱等-第3/9页

加入书签
    崔行功,字勣,恒州井陉县人,唐朝时期文学家、医学家、藏书家,长安令崔综之子。聪颖好学,深知医术,迎娶中书侍郎唐俭之女,入为通事舍人、司文郎中,累迁秘书少监,跟随秘书监魏徵编写《四部群书》和《文思博要》,支持宰相房玄龄等修撰《晋书》。唐高宗即位后,崔行功授兰台侍郎,累转吏部郎中。

    柴令武,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其妻为巴陵公主,连续担任过太仆少卿、卫州刺史、封襄阳郡公。与高阳公主及房遗爱谋反,高宗下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斩首。朝廷派使者捉拿他,柴令武走到华阴,自杀死去,尸体仍然被砍,巴陵公主被赐死。

    柴哲威,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曾任第三任安西都护,历右屯营将军,袭爵谯国公,坐弟令武谋反,徙岭南,起为交州都督,卒官,曾任第三任安西都护。

    段瓒,齐州临淄人,唐朝开国名将、褒国公段志玄之子,承袭其父褒国公的爵位,武则天时,官至左屯卫大将军。死后其子段怀简袭爵,官至太子詹事。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人,唐朝名臣张公谨之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大素,魏州繁水人,历东台舍人,兼修国史,卒于怀州长史。

    萧锐,萧瑀长子,母独孤氏,尚唐太宗长女襄城公主,袭父爵为宋公。沉毅有大量,善隶书,性蕴慈仁,唐太宗将征高句丽,命萧锐运河南诸州粮入海,根据唐俭碑,萧锐卒于显庆元年后。

    李安仁,新昌县公李纲孙,观州蓚人也,太子左庶子。属太子被废,归于陈邸,宫僚皆逃散,无敢辞送者,安仁独涕泣拜辞而去,朝野义之,后卒于恒州刺史。

    宇文节,京兆万年人,鲜卑族,唐朝时期大臣,宰相宇文融祖父。贞观年间,担任尚书右丞;唐高宗继位,拜黄门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侍中,成为宰相。卷入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反,流放桂州,死在流放地。

    长孙无傲,字义庄,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外戚大臣,幽州都督长孙敞的儿子,文德皇后的堂兄。门荫入仕,累迁邢州刺史。

    杜楚客,字山宾,京兆杜陵人,唐朝时期大臣,右仆射杜如晦弟弟。少崇奇节,颇有才名,起家给事中,擢左卫中郎将,出任蒲瀛二州刺史,入为魏王府长史,迁工部尚书,支持魏王李泰夺嫡行为,贬为虔化县令,卒于安固县令任上,时年六十八。

    高审行,申国公高俭之子,初为户部侍郎,后被贬渝州刺史。

    高履行,本名高文敏,字履行,渤海郡蓨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太尉申国公高士廉长子。门荫入仕,起家秦王千牛备身。贞观初年,历任祠部郎中,迁滑州刺史,迎娶东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任户部侍郎、卫尉卿,袭爵申国公;唐高宗即位,历任户部尚书、太子詹事、检校太常卿、益州长史。洪州都督,卒于永州刺史任上。

    虞昶,虞世南之子,字景明,号子艇,会稽余姚人。工书法,曾任写经使,专监督唐朝宫廷佛经的录著抄写,为武则天任命,历将作少匠,官至太中大夫、工部侍郎,封永兴县开国公。

    慧立,天水人,俗姓赵。本名子立,高宗敕名慧立,又称惠立。生而聪敏,有弃俗之志,出家于幽州昭仁寺。博考儒释,敕任大慈恩寺翻经大德,次补西明寺都维那,后授太原寺主。以师博学妙辩,直词正色,高宗频召入大内,与道士对论,甚合帝旨。师见尚医奉御吕才,妄造释因明图注三卷,排斥诸师之正义,乃致书责之,吕才从此销声匿迹。又仰赞玄奘三藏之行仪,遂为之修传,即大慈恩寺三藏传五卷,然师因恐修补不全,遗其诸美,遂藏之地窖不予人观。至临命终,始命门徒掘出。此书后流离分散,乃由沙门彦悰搜购、排列、补校、笺述续成,今流传之三藏法师传十卷,即依此修正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