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套牢二皇子。

加入书签


    “中盐之法,军守边,民供饷,以盐居其中,为之枢纽,故曰开中。”

    周旭简单介绍了其中的关窍,开中法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报中是盐商按照明政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政府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到后期盐商们因为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曾在各边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地获利,周旭没有说他相信古人也不傻的,只要有了这个法子,相信商人们会因地制宜,他们是最会利益最大化的一批人。

    到时候粮食解决了,还能将边关开发起来,不就等于变相军屯了么。

    “妙啊,这这法子甚妙!”

    宋乾渊两眼放光,如此一来不但节省了朝廷运输的花费,又不需要朝廷费多少人力物力,简直是再好不过,可谓有一条便是那盐引一出,获利盛大恐怕难免会有人上下其手了。

    “旭哥儿,这法子是极好的,可是你说的这盐引却不好办了,万一有人私自仿造,可怎么办?”

    “那就得要朝廷严格监管了,以盐为本,库里有多少盐,印多少盐引,出入皆有对照,且每次运粮提前将商人召集起来竞标,谁人运多少粮食,得多少盐引,总数最后都能对应的上,又去哪里钻空子呢,世间的法子哪有尽善尽美的,多出于人罢了。”

    周旭手一摊,这种事情很难杜绝,前世的明朝弘治时期边防的溃败,除了缺乏优秀的军事将领以外,开中法的废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宋乾渊到底在户部不短的时日了,脑子里忽而起了个念头问道:

    “旭哥儿,若是朝廷直接将盐引卖与商人,而后朝廷拿着银子买粮运到边关,你看可行否?”

    啧~

    周旭眉头挑,好家伙事儿还没做,你都想提前进化了,真是不能小看古人啊,这脑子不比许多现代人灵活么。

    “怎么,不成么?”

    宋承渊见周旭不住打量自己,还以为这法子不行,周旭摇摇头道:“可以是可以,但是你难道不知道那些当官的,事情一旦沾上了银子,那恐怕就不是你能控制的了了,前面我的法子虽绕了一些,可毕竟有商人这一层,他粮食没有按时按数运到,朝廷可以监管追究他们的责任,但是从官员手里出去,谁去监管追究他们呢?”

    原时空开中法的奔溃就是因为一些达官贵人,能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盐引,不走开中,拿着这些盐引去盐场直接派手下人去领盐,这些盐就被权贵领走了,真正辛苦卖粮运粮的商人却长期拿不到盐,自然就没人去做这苦差事。

    后来改革运粮开中为纳银开中,也就是商人不用运粮食到边关了,改为直接交银子到户部,户部收到银子以后直接给商人盐引,然后再用这些银子来向边关运粮。

    果然商人们踊跃参与,拿着白银与户部买盐引,怎么改来改去变成了户部发大财,商人很高兴,那边关的粮食问题呢?

    当然是边关的粮食问题就没人管了,银子交到户部以后,户部也不可能辛苦费力地去组织粮食运输,就干脆把这笔银子直接发给军队自己去买。

    发粮食和发银子,看起来是差不多的。但以前是直接把粮食运到前线,环节很少。现在从户部发到前线,平白无故多了好几个层级。过手三分肥,漂没七分是官场的潜规则了,而且克扣银子比克扣粮食方便得多,到了前线还要军队自己去组织粮食采购,采购过程中又是层层剥削,最后真正到手的粮食能有一成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