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 时间-第2/3页

加入书签
    “荀先生,你看,我们快到了。”洪武指着前方叫道:“嘿,看样子咱们村今年是最早的。”

    荀圭看着不算高大的城墙,心说我都来了半年了,县城都没来过,真是···想到这,荀哥问道:“洪大哥,这个县叫个什么名字?”

    “啊?”洪武很吃惊,“先生,你都来了这么久了,居然不知道你在竹江县?往南百里路就是竹江啊,那可是入海的大江呢!”

    荀哥心说我知道个屁我知道。翻了个白眼,荀哥问道:“我问过你名字么?你告诉过我?”

    洪武想了想:“还真是,我们好像都觉得,你应该是知道的。”

    荀哥一拍额头:“现在知道也不迟嘛,反正也没影响到挣钱。”

    洪武嘿嘿一笑:“那也是。你别说,挣了钱之后,大家都愿意多买肉吃了,不管是种地还是做工,都出足了力气,今年地里的收成,比往年高了不少呢。”

    荀哥笑了:“哈,这不是挺的?哎你看着点路,别走沟里去了。”

    “没事,我这头牛都养了三年了,每年都跟着我来县里,认识路!”洪武很是自豪的说道。大黄牛也是回头“哞”了一声,眼神清澈,似乎是在说都是它应该的。

    荀哥看着大黄牛,又看了看屁股下的大黄,心说不管是牲口还是宠物,还是不能智商太高啊,自己挣的钱,全给大黄做伙食费了,要是大黄不聪明,自己不就可以赖账了?

    想到这里,荀哥赶紧摆了摆脑袋,心说我可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好青年,怎么能有这种吸血鬼想法呢!

    不多时已经走到了城门口,荀圭下了马,洪武下了车。守门的官差惊讶于居然会有人这么早来送税粮,稍微检查过后就放行了。

    县衙里户房的主诗着实夸赞了一番洪武,夸他村长做得好,粮食都是好粮食,足斤足两。

    其实今天来县衙还有一件事,还是大事:经过两个村子的商议,大家一致决定恢复黄姓,两村合并改名黄家村。竹江县的县令听说这件事后,惊讶的问道:“原来这竹纸,竟是你们村里做出来的?”

    洪武和荀圭对视一眼,洪武拱手答道:“不瞒太爷,正是。托您洪福,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所以打算两宗归一,做一家生活。”

    县令摸着胡子,疑惑问道:“可你们两村大多姓洪,取名也是因为黄竹遍地,为何要叫黄家村?”

    洪武当然不能说是为了做偏门生意,特意改了姓,借口荀圭都想好了,就说以前黄家先祖迁移过来时,蒙一户姓洪得到人家所救,于是发誓后人改姓二百年为洪家上香火,黄家人死后才可用本姓,现在两百年过去了,黄家人可以改回祖姓了。

    县令也不过做了几年,对于二百年前的事情更是懒得追查,只是听见故事之后,连连称赞黄家人信守承诺。于是大手一挥,吩咐手下人更改皇册户籍,只是现在两村竞技很强人口众多,再叫村就不合适,索性叫个黄家集,一应事务县衙直管。洪武,不对,现在是黄武,以后就是黄家集的集参了。

    所谓集参,就是这个集市里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参见县令的人,是竹江县令现想出来的。县衙里文书图册的更改其实很简单,只要把两村的图册的封皮撕掉,把两本装订为一本,换上写着“黄家集”的封皮就行了。

    黄武看事情这么顺利,连连作揖感谢,趁着县令一边在嘴里说着“全看在你们黄姓人信守承诺的份上”,一边扶起自己的时候,黄武不动声色的往县令袖子里塞了两块金子进去。

    于是皆大欢喜。

    黄武高兴之下,直接去肉铺买了不少猪肉,把原本装粮食的六辆大车装满了。回程的路上,恢复本姓的黄武引吭高歌,荀圭也被他的情绪感染,不时嚎上两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