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圭被拉起来,事到如今也只好走一步看一步。荀圭走之前向楚姑娘说了一句:“失礼了。”楚姑娘颔首回礼。接着荀圭就被方慈拉着一路往前厅去。
到了前厅,一位四十出头男子正在看书,轻抚胡须,面露微笑,显然是读到了书中妙处。方慈风风火火地冲进去,叫喊着:“父亲!父亲快看,我把人给你找着了!”
方县令吓了一跳,手一抖扯下来几根胡子,疼的一激灵,只是看见有外人在不好发作,只能强忍着。方县令板着脸低声喝到:“何事大呼小叫!没规矩,怎么学成归来还是这样孟浪。”说完看见被拉过来的荀圭,问道:“这位是?”
方慈听了父亲的训斥,连忙松开手,弯腰作揖:“拜见父亲。”荀圭也跟着弯腰:“拜见县令。”方慈起身连忙说:“父亲,那伙贼人说的,自行走脱的士子,正是他,他就是我跟您提起过的,荀圭,想来是来拜访我的路上遭遇了歹人,幸好荀哥机智,从山林中脱身了。”
方县令放下书,看着荀圭:“原来是你啊,见你无恙,老夫也可安心了。”又对方慈说:“你去向衙役班头说明,把出去寻人的人手叫回来,给他们放一天假,再去销案。”
方慈拱手称“是。”低声对荀圭说:“荀哥,你且在此稍等,小弟去去就来。”说着小跑着出去了。荀圭心想,这两父子一看就是亲生的,做起事来一样的干脆利落。
方县令看着荀圭:“原来你就是慈儿常说的那个荀圭,他在书院时,寄回家的信里也常说起你。坐吧,既然是慈儿好友,不必拘礼,称呼我一声方世叔就是。”
荀圭拱手道谢,在下首落座。心想这运气却是不错,自己来的方向,和那位士子失踪的方向正好相同。先借着这位士子的身份混过这两天,等明天订婚宴一过,自己还是找个借口离开,回头去山里找找。眼下还是先苟住再说。
接下来,方县令和荀圭在厅中闲聊,说是闲聊,其实更像是例行询问,听到荀圭说在村里遇到了那位老村正,方县令询问了荀圭对村正的相貌描述,这才终于放下心。
方县令问起那位村正,是有意为之。赋税粮食可是每个国家一等一的大事,每年秋收,各个村的村正代表村里缴纳赋税,都会来县衙拜见县令,方县令也会亲自接待。村正一般都是村里年纪大辈分高的人出任,除非大病甚至老死,一般不会换人,而且方县令在此地为官已有二十年,所以,方县令他记得县里每一个村正的样貌。
听见荀圭的描述,方县令脸上终于露出笑容,这位学子没有说谎,各种情况对得上,可以安心销案了。
方县令于是笑着对荀圭说:“你是慈儿好友,不如就在府中住下,明日仪典一定出席。最好多留几日,让慈儿带你县中游玩,尽一番地主之谊,再走不迟。”
荀圭心中大喜,还有这种包吃包住包玩的三包服务。立马起身道谢,说道:“多谢世叔厚爱,学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说到这里,方慈也回来了。于是二人拜别方县令,又回去找楚姑娘。到了水边,下人通报,说楚姑娘留了口信,已然被家人接回去了。方慈也能理解,毕竟感情再好,还没正式成婚,俩人抽空腻歪一下也就行了。哪儿能现在就呆在男方家里过夜。
方慈又拉着荀圭在亭子里坐下,自己给荀圭倒了一杯茶,说道:‘“荀哥,自三月一别,如今已是半载。不知荀哥过得可好?”眼神里有些奇怪的情绪。
荀圭看着方慈,他哪里看不懂方慈的眼神,前世有句名言,正所谓:又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于是荀圭轻轻叹口气:“贤弟,为兄的身世你也知道,如今说是四处游学,其实是身如浮萍,无处扎根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到了前厅,一位四十出头男子正在看书,轻抚胡须,面露微笑,显然是读到了书中妙处。方慈风风火火地冲进去,叫喊着:“父亲!父亲快看,我把人给你找着了!”
方县令吓了一跳,手一抖扯下来几根胡子,疼的一激灵,只是看见有外人在不好发作,只能强忍着。方县令板着脸低声喝到:“何事大呼小叫!没规矩,怎么学成归来还是这样孟浪。”说完看见被拉过来的荀圭,问道:“这位是?”
方慈听了父亲的训斥,连忙松开手,弯腰作揖:“拜见父亲。”荀圭也跟着弯腰:“拜见县令。”方慈起身连忙说:“父亲,那伙贼人说的,自行走脱的士子,正是他,他就是我跟您提起过的,荀圭,想来是来拜访我的路上遭遇了歹人,幸好荀哥机智,从山林中脱身了。”
方县令放下书,看着荀圭:“原来是你啊,见你无恙,老夫也可安心了。”又对方慈说:“你去向衙役班头说明,把出去寻人的人手叫回来,给他们放一天假,再去销案。”
方慈拱手称“是。”低声对荀圭说:“荀哥,你且在此稍等,小弟去去就来。”说着小跑着出去了。荀圭心想,这两父子一看就是亲生的,做起事来一样的干脆利落。
方县令看着荀圭:“原来你就是慈儿常说的那个荀圭,他在书院时,寄回家的信里也常说起你。坐吧,既然是慈儿好友,不必拘礼,称呼我一声方世叔就是。”
荀圭拱手道谢,在下首落座。心想这运气却是不错,自己来的方向,和那位士子失踪的方向正好相同。先借着这位士子的身份混过这两天,等明天订婚宴一过,自己还是找个借口离开,回头去山里找找。眼下还是先苟住再说。
接下来,方县令和荀圭在厅中闲聊,说是闲聊,其实更像是例行询问,听到荀圭说在村里遇到了那位老村正,方县令询问了荀圭对村正的相貌描述,这才终于放下心。
方县令问起那位村正,是有意为之。赋税粮食可是每个国家一等一的大事,每年秋收,各个村的村正代表村里缴纳赋税,都会来县衙拜见县令,方县令也会亲自接待。村正一般都是村里年纪大辈分高的人出任,除非大病甚至老死,一般不会换人,而且方县令在此地为官已有二十年,所以,方县令他记得县里每一个村正的样貌。
听见荀圭的描述,方县令脸上终于露出笑容,这位学子没有说谎,各种情况对得上,可以安心销案了。
方县令于是笑着对荀圭说:“你是慈儿好友,不如就在府中住下,明日仪典一定出席。最好多留几日,让慈儿带你县中游玩,尽一番地主之谊,再走不迟。”
荀圭心中大喜,还有这种包吃包住包玩的三包服务。立马起身道谢,说道:“多谢世叔厚爱,学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说到这里,方慈也回来了。于是二人拜别方县令,又回去找楚姑娘。到了水边,下人通报,说楚姑娘留了口信,已然被家人接回去了。方慈也能理解,毕竟感情再好,还没正式成婚,俩人抽空腻歪一下也就行了。哪儿能现在就呆在男方家里过夜。
方慈又拉着荀圭在亭子里坐下,自己给荀圭倒了一杯茶,说道:‘“荀哥,自三月一别,如今已是半载。不知荀哥过得可好?”眼神里有些奇怪的情绪。
荀圭看着方慈,他哪里看不懂方慈的眼神,前世有句名言,正所谓:又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于是荀圭轻轻叹口气:“贤弟,为兄的身世你也知道,如今说是四处游学,其实是身如浮萍,无处扎根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