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山外青云-第4/6页

加入书签
    传说他三岁学棋,七岁破珍珑,十二岁解九连环,十五岁便已是国手级别,纵横棋坛。三十岁评为棋圣,巅峰一战曾代表南方棋手在东都洛阳接天顶上,连败天下九大国手,更使有皇家第一棋手之称的郑洋呕血而亡。从他被评为棋圣之后的二十年里,在棋坛上,他从未输过一局。然而却在第二十一年,遇到了一个让他困在青云山棋桌上的奇葩。

    这个人邓小楼当然听过,因为五十年前的南武林就是这个人的天下。

    他就是南武魁,沈辞。

    所谓武魁,便是武道魁首,兼并百家之长,通晓百兵之能,武力值最巅峰的一人。红笔状元做《天下风云榜》时,将沈辞名列第一位。

    他傲居南武林五十年,只要与武有关的一切,无论是拳、掌、刀、剑、枪、叉、棍、棒皆是无敌,武功造化已达通玄之境。那时南武林的千门百派自主合并为万盟会,皆奉他为武林盟主,旗下所有帮会分红都要与他分羹。然而就在他的权势几乎盖过南武林最大的地下组织烟雨十三楼时,却突然洗手不干了。

    因为在第五十一年,他首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他并非败在武道上,而是败在了棋道上。

    这个人就是棋圣洛子清。

    南武魁不善棋,洛子清不善武。但洛子清说南武魁的武道有误,南武魁说洛子清的棋道不通。

    洛子清认为棋道变化永无止境,所以武道也当如此。

    南武魁认为人身有极限,所以武道也有极限,相应的棋道也有极限。

    二人均已入道境,虽方式不通,但都已能窥探这天地至理,略微把控这世间法则。但二人却在“道”的见解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洛子清冷笑道:“兵戎不比纸墨,武夫怎通棋道?”

    好胜心极强的沈辞认为世间万物万法皆通,倘若棋也有道,他也能以武道入棋。

    你说你能以武入棋,我倒要看看你要如何入?

    洛子清便开始教他下棋,并以正常人的进度约定千局过后,沈辞倘若仍不能接他百手,便要自废武功,随他一生学棋。

    于是洛子清便遇到了在棋坛纵横二十一年后的第一个挫折,而且道心受损极重,几乎怀疑人生。

    那沈辞居然十局便通晓棋理,二十局便能把控局面,五十局过后便能与洛子清交手百子不落败,第一百零一局,竟赢了洛子清一把。

    此后,但逢二人对弈,战局一胜一负,循环不休。洛子清赢不了沈辞,沈辞也赢不了洛子清。这一对峙,便持续了二十多年。

    邓小楼初上山时,此二人就在亭子里下棋,如今还在下棋。

    他二人归隐的原因很简单,下棋不想被人打扰。

    当南武林的人知道沈辞突然退出江湖的原因竟是这个后,皆对这个武林盟主表示无法理解!万盟会正如日中天,可沈辞走的突然,许多帮派遗留的问题未及解决,而且没有指定继承人,导致万盟会内部争权夺利,大动干戈。南武林好不容易聚沙成塔凝聚了这几十年,结果来了这么一处后万盟会未出十年便分崩离析。

    在邓小楼看来,他们看似在讨论棋道和武道,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无形的交锋,是对宇宙命运、世界本质以及人生真相认知上的一种交锋,输了的人等同于否定自己的前半生。

    普通人或许觉得没有意义,可对于两个到了通玄境界的高手来看,世间的确再没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了。

    所以邓小楼对这两个人最感兴趣,在青云山上常常琢磨这两人的棋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