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回 孙泽谈学术良知 东东创国际学校

加入书签


    目前,孙泽教授带两位博士研究生,一位是于志远,研究方向是“商史比较”,另一位名“张芸丽”,研究方向是“科技史”。

    女博士生张芸丽,年方25岁,比于志远大一岁。

    那张芸丽祖籍扶海,父母在魔都经商时,出生于魔都。也算富家小姐的她,戴隐形眼镜,留齐耳短发,皮肤嫩白,身高适中,体形苗条;性格沉静,智慧深藏不露。其课余爱好,是摄影。

    孙教授给两位博士生上的第一课,课题是“做实事求是的史学研究者”。

    江风与周琳琳两位硕士生,坐在后排旁听。他俩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拿到硕士学位。

    孙教授问:“你们四位,读过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吗?”

    四位研究生都微微点头。

    孙教授继续说:“历史研究中的歪风邪气多种多样,最令人失望的是无中生有,有中说无,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一斤说成一两,一两说成一斤,表面性的东西说成实质性东西,实质性的东西说成表面性的东西。”

    孙泽拿起茶杯喝水时,于志远轻轻插话:“请先生说得具体些,学生当引以为戒。”

    孙教授点了点头,继续说:

    “比如有的人,面对历史上某种早就被理论研究所驳倒,同时被实践证明为错误的做法时,会直着嗓子理直气壮地说:‘这种做法很好啊,实践证明它是对的嘛。’当一个人指着煤球说‘这煤球是白色的’时,你还有能力驳斥他吗?在这种情况下,你有必要驳斥他吗?

    “再如,某个朝代某位著名爱国英雄,因其爱国行为与当朝皇帝的私利相冲突,被皇帝谋杀;有些明明知道事实真相的人,昧着良心,只指责执行皇帝旨意的官员,闭口不谈真正的杀人主谋。

    “再比如,有人举起一根深绿色的黄瓜,对人们说‘这黄瓜是深绿色的’。他每天都重复这一句话,从来不谈那黄瓜肉与黄瓜籽是什么颜色的。时间一长,人们会以为黄瓜从里到外,都是深绿色的。”

    “先生,人有时身不由己。他们或受语言环境制约,或受固有观念约束,或肩负特殊使命。”女博士生张芸丽插话。

    孙先生点了点头,说:“我对你们的要求是:当你不能驳斥谎言或片面之词时,请保持沉默!学者要守住良知底线。”

    四位研究生都默默点头。

    孙教授继续说:

    “你们两位博士生,一位主攻‘商史比较’,一位主攻‘科技史’。我对你们的要求有两条,一要实事求是,二要具有全球视野与全史视野。

    “‘中国’二字,意为‘中央之国’,有‘统领八荒’之意。中国还有句豪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西汉陈汤将军的这句话,其实是针对汉朝时期的‘蛮夷’的。古人的视野,有很大的局限性。整个近代史,早已证明妄自尊大的狭隘与愚昧。

    “各民族的文明,应当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咱们不能持‘大汉族主义’历史观,无视或贬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优点与贡献。自己的国家有长处,在历史上有贡献,当然不应该否定。但本民族与本国的历史,只是世界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特定国家的长处与贡献放到全球背景下,才能看清其价值。

    “爱国主义情操是值得歌颂的,但这种情操不应该影响学术研究的广域性、客观性与公正性。这是另一种‘学术良知’。”

    四位学子一边点头,一边将孙先生的嘱咐记在心中。

    下课后,孙泽教授离开小教室。接着,两位硕士生也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