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宿舍后,于志远接到崔婷的电话。
“于帅哥,你评论《红楼梦》的发言真精彩。”崔婷语音清晰,其音质的动听一如既往。
“是吗?比你的播音还精彩吗?”
“跟你商量个事儿。葫芦很好玩,各式各样,多彩多姿,还可以作为艺术品收藏。你老家在观风镇的葫芦村吧。听说这葫芦村正是由于家家户户都种植葫芦,才称‘葫芦村’。我们宿舍的四位女生商量后,想一起去葫芦村的农家选购葫芦。你能带我们去吗?我们还想顺便参观一下观风山与观风亭遗址呢。”
“还想请我开车吧?”
“真聪明。”崔婷爽朗地笑起来。
第二天上午,于志远又一次开着孔芳的二手车,安东东又一次开着他伯父安海的老车,金小贵开着价值一百多万的保时捷911,后座上坐着室友高必成,一行十人,向观风镇进发。
到观风镇后,大家先观看那只剩下半截的观风山,然后去山顶观看观风亭遗址。在遗址看到的景象是:亭顶与亭身杳无踪迹,原址只剩下呈六边形摆放的六块条形花岗石。由于时间过久,这些花岗石既显沧桑,又有所残缺。
崔婷不无惋惜地问:“这观风山与观风亭,也算景点吧,无法恢复原样了吗?”
于志远答道:“要恢复原样,首先要将这半截山体前的菜场搬走。要做到这一点,政府方面的支持必不可少。其次需要不少资金,恢复山体需要钱,重建观风亭需要钱,购买土地做新菜场更需要钱,谁来出钱呢?”
高必成点了点头,将此事记在心中。
接着,众人驱车前往葫芦村。
于志远将众人带到自己家中,那窦银银早就准备好茶水与水果。
于志远的家,是一幢两层的新楼房。院子特大。楼侧的空地上搭建着一方竹木支架,葫芦藤爬满支架,藤上挂着各式各样的葫芦。这些葫芦大多青绿色,少数已发黄。大的有三岁小孩那么大,小的只有手指那么大。大多数葫芦挺出一大一小两层肚子,少数只有一层凸肚,个别的居然有三层肚子。大多数葫芦堂堂正正,少数葫芦或歪着脖颈,或斜挺着第二层肚子。
于志远的家,也是葫芦之家。客厅的墙上,挂着两只硕大的双肚葫芦,其色泽如同黄金。一只大葫芦的肚皮上烙着一幅画,画上画着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寿星。另一只大葫芦上写着“农家乐”三字,字体飘逸而帅气、潇洒而峻美。细心的古娟、安东东还注意到:厨房灶台上搁着一只葫芦做的水瓢,灶台上方的橱中还有几只用葫芦做成的小碗。
心直口快的窦银银,与口快心直的崔婷谈得十分投机;谈振、高必成、金小贵三人则饶有兴味地把玩挂在墙上的两只大葫芦;符飞飞、郝克、孔芳等人都到葫芦架上挑葫芦去了。
等大家再次集中到客厅时,窦银银拿出一只盛满葫芦的竹篮,对众人说:“知道你们要来,我担心自家的葫芦不够多,就去志远舅舅家摘了些葫芦,都在这儿,大家随意挑吧。这是我送大家的小礼品,不收钱。”
高必成问:“阿姨,这些葫芦可以用作工艺品原材料,可以卖给有关公司吧。不收钱恐怕不太好。”
窦银银答道:“县里的工艺品出口商,每年都来收葫芦,这也是家家户户种葫芦的原因之一。但我家与志远舅舅家,都在镇上做生意;对我们来说,种葫芦既是传统,又好玩,还有实用价值。”
每人挑了两只小葫芦后,窦银银在村口的小餐馆招待大家吃午饭。这桌乡土菜有两道特色菜:一道是葫芦块炖羊肉,一道是由葫芦肉、蘑菇、鸡蛋配成的‘炒三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