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我隐约听说景深去了BJ,学互联网的知识和技能了。
电商的崛起带动了很多相关的行业,互联网类的工作比较短缺,在行业内好好深耕工资比一般行业要高一些。
何况那是他最擅长的。他姐姐做得电商一个月工资都上万了,是老妈眼中我的榜样。
我一直执念于自己的考试,可来到这里之后每天脚站得发麻,发疼。
回去之后只想躺下去,再何况刚开始你也摸不准这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只有在同一中才有安全感。
后来就能把书带过去了,趁着下午休息的那一会儿,尽量看看。
梅阿姨有时看见我在靠窗的角落里看书很是羡慕,就会问我看些什么。
在骑车回去的路上我会给她讲讲,她时不时地和我谈论。
看着她我脑子里想起曾经也有这样一位挚友。
从高中起我们就一起看书谈论,哪怕我们在工厂里打工的时候也没有断过。
大学后尽管不在一个学校,她在重点学府,我们在一般的院校。
每周差不多也会有一个电话来聊聊生活中发生的琐事。
在大三时我们都有考研的意项,都打算跨专业试试,她特意去请教了和我们差不多出身的学姐。
那学姐在高中就是老师口中刻苦学习的典范,她会把知识点写在胳膊上,在吃饭洗饭盒时都不忘记背书。
当时也是以全省专业第一的成绩被重点院校录取的。
露同学考去后才和她同校,听说她后来又跨专业考到武汉大学的研究生。
露满怀希望地向她请教,想从她那里取取经。结果被泼冷水了,说是难度非常大建议不要那么冒险。
丹内心的希望并没有随之磨灭,她自己一边在网上查找参考书目,一边搜查目标院校的真题自己慢慢看书做准备了。
她在和我说这些的时候,我还在本专业拼命挣扎。
自己去学习线性代数了。在图书馆里看了两三周的书页不知道自己看懂了多少,或者说怎么证明是看懂了的。
听她说得可以跨专业,我也想往自己喜欢的专业上考,我们就这样不谋而和了。
回到我们高中一起看书讨论的那个阶段了。
既然是自己喜欢的当然想做到最好,在目标院校的选择上选得是排名第一的院校。
拼着一股子冲劲把参考书买回来,一看二十多本再加上练习册三十多本,装在牛奶纸箱里有放在教室后面的窗台上有两箱哩!
看书就是一个大工程,时间上就比较紧张了。
再加上我们英语没有那么厉害,每天花在英语上还要大把时间。
要说平时也看了一些文学类的书目,可毕竟都是根据自己爱好来选择的。
现在上升到理论的的高度,各种文学史,文学理论,古今中外还有语言学的知识。想把这些吃透也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大三也还有些专业课的,只有自己节约时间来看了。
刚打开书系统地学习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都要写笔记,后来就沦为抄书小能手了。
光古代文学史四本书就抄了四个本子,每天抄抄写写看得就更慢了。差不多半个月到一个月才能抄完一本,这样下去非得把自己累死,到时还看不完。
这二十几本还只是理论,就算你都背住了,考试如果不结合作品阐述还是空中楼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